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带着对工作、生活过的常外那份沉甸甸的爱,带着那种永不磨灭的“故土情结”,我回来了——不过身份已换作七年级8班家长。只能半天体验,听了四节课,感受良多——我在听课本的最后写下:又回常外,又回少年!
一、倾心投入,充分准备。
且先说这一天众师的行头:陆兆清老师耳麦武装,银色教棒就是指挥大师手中的魔杖;樊丽红和徐志娅老师各一袭风衣,慧外秀中;居恺悌老师帅气西服,未始开课就赢得众生喝彩。
而听课过程中,吃透教材,设计好教学过程,面对对突发情况,生成教学时时处处,对学情了如指掌——都是各位老师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
二、容量很大,精神盛宴。
樊老师的“宽容”一课,猜谜游戏、名胜纵览、故事再现、图片视频、生活反刍;徐志娅老师的“My Day”,课内课外、家校社会、情景视频、口语听力,整堂七年级英语课硬是没有一句汉语。居恺悌老师的“中国古代史”,纵贯时空,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而这一切又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培养学生新鲜、求知欲、激兴趣,学子们饕餮在教育教学的精神盛宴里。
三、开放引导,尊重自主。
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老师仅是穿针引线。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于是,樊丽红老师面对学生的非主流答案,也“宽容”相应;于是徐志娅老师,面对学生坐着急于答问,也是充满欣赏;于是居恺悌老师的学生回答参与率百分百。
四、小学初中,无缝衔接。
习题甫出,教室里便是答案声声。倘是小学课堂,便就一切OK;可是陆兆清老师银棒一挥,众生又回到原题,挠耳感悟,归纳总结。于是“数学归纳”一课中的四个关键词:分析、尝试、归纳、验证,应运而生——这就是进化为中学课堂。于是,陆老师一道道超级难题抛来,也就纷纷成了大多学生的囊掌之物。
五、灵动教棒,关注生活。
一个个老师的精彩语言,都竟有如此之魅力,引领着少年们温习知识,提高技能,关注生活。狭小课堂,深入心灵深处。当政治课堂上,樊老师让同学们拿起笔来,写出自己与同学、与老师、与父母宽容的故事,教室里一时静谧,一本校园版的“忏悔录”顿时汩汩而出,自我针砭,道德提升。
偷得浮生半日不闲,没能感受常外的校园文化,尤其没能欣赏到班主任陆峥华老师的语文大餐和班会课,聊用“教学空白”自慰,心中终究憾意浓浓。
我又依稀听到省中家长的声音:文字是人生的痕迹,有了文字记忆的人生,痕迹或深或浅,而缺乏了文字记忆的人生就易浑浊了当初的新鲜模样了。
常外还是那个常外,常外又是更新了的那个常外。
感谢文字,让我情结常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