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走进常外>>校庆专栏>>领导关怀>>文章内容
感受成长,期待卓越——致常州外国语学校十周年校庆
 
发布时间:2013-0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伟明

                                                                              常州市教育局 丁伟明
                                                                                            (2011年10月)
     第一次听到要创办常州外国语学校的信息是在省常中,当时韩涛局长深刻剖析了我市基础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围绕学校发展过程中如何在体制机制上争取新的突破,就新建外国语学校进行了全面架构。一所依托省常中办学优势、自筹办学资金、自主管理的非赢利性民办学校蓝图呈现在大家面前,令我倍感振奋。
     2001年8月,我与第一批新生一起首次来到了常州外国语学校。经过一个暑假的精心布置,学校显得格外整洁、清新。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一流的设施设备,甚至教室可能显得有些狭小,但简朴的环境依然让人信任、期待,周到的服务尤其那么亲切、自然。恰逢新生报到,校园里到处是孩子们天真的笑脸,遇见几位熟悉的省常中老教师,他们都在忙着接待家长。此时,我感到,这所新的学校已经开始走近家长的心里。
     以后的时间里,每次去外国语学校都是参加课程、命题和课堂教学评价等学术研究活动。一次次教研活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省常中老教师对事业的钟爱、对学术的敬重、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在这里,我还遇到了许多怀揣教育理想的青年教师,他们充满朝气、敬业爱岗,在这方热土上辛勤耕耘、潜心治学。我想,有张有光、杨浩清等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引领,有诸多青年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这样的新学校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喜爱。
     我到省常中工作以后,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外国语学校,时常“领教”到这所学校在每一届毕业生心中的影响力。还记得在2009年圣诞节期间发生在省常中一场风波,一些学生因强烈要求回常外参加圣诞活动被阻止后,部分学生代表到校长室与我谈判,希望我能够理解他们对常外的一份感情,我一方面与他们交流学校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也被学生们对常外的情感所感染。在省常中,有许多常外的毕业生,他们情感丰富,心态阳光,好学会问,敢于表达,懂得包容,乐于担当,成为省常中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省常中因他们的存在而更美丽。我认为,是常外在这些年轻人最美好的时光给予了他们优秀文化的滋养。
     在细微之处感受常外的成长,总是那么具体,那么真实,也更能体会到一所学校成长的艰辛历程。因为是民办学校,教师没有公办编制,个别教师也希望能转入公办学校,这样能够更有保障,更安逸,因此,培养好每一位教师、造就优秀的教师团队成为常外的首要任务。这些年来,学校在优秀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为常外,也为常州教育培养了一批批好老师,他们成为常外学生的骄傲。因为社会和家长更高的期待,这对一所新学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这些年来,常外精心研制并创造性实施发展规划,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组建学科课程研究组织,把建设优质课程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老师们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培养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常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提升常州教育品质为己任,先后与戚墅堰实验中学、钟楼区实验中学结成教育集团,通过派出管理团队和优秀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和校本研修,致力于提升两所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教学水平,受到两区百姓和政府的好评。与此同时,常外在合作中开拓创新、完善自我,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十年,对于在挑战中成长的常外来说是漫长的,因为每一次进步、每一项成就都经历了无数磨练;十年,对于肩负重任的常外来说又是短暂的,因为一所学校文化的积淀、教育教学的改进与创新需要时间,需要等待,需要包容、需要坚持。十年来,常外无疑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我们在庆贺建校十周年的时候,更希望学校能够牢牢把握这一时机,心怀坦诚地反思过去办学难点,满怀豪情地谋划未来治校前景,进一步明确发展策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坚持追求卓越,让每位师生尽情绽放生命光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外国语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55号    电话:(0519)855578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