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几个年轻班主任一起去南京参加了全国班主任的德育研讨会议,时间只有短暂的两天,但却给了我们很大的收获,三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不仅仅在专业上有着较高水平,在德育工作的经验上更是处处有“妙招”,正确的教育理念加上合理的教育方式,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做得有滋有味。三位老师各有千秋,在回顾会议内容的过程中,我个人对于浙江省教育科学院周红五老师的观念很有感触,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他的很多理念可以对我的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我下面就简单谈谈我的收获。
周红五老师对我们所有的班主任提出了一个看似很平常的问题,什么是人?追问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们都没有办法给出他所想要的答案,在他的理念中,人就是一个点的轨迹,其实不同的标准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同的,周红五老师的答案所设立的标准是以特殊的教育对象而言。学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对象,因此教师能否把握好学生的“过去、现在”将决定我们能否把学生当“人”看。作为初中老师,尤其是初一班主任,你了解学生小学六年的情况么?你知道他有过哪些特殊的经历么?你知道他所生活的环境对他而言是否幸福么?你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么?这些都是我们对于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重。了解了基本的信息我们才不会在处理问题时发生严重偏差。
反思自己,每天面对学生,我还不能完全将每个学生的喜怒哀乐每个学生的点点滴滴装进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所以,我责备或者觉得他们不够优秀时,得多问问自己:事实是否真的如我所想?尊重学生,就要关注他们的过去、现在、家庭、学校。
周红五老师还重点讲述了什么叫做同理心,同理心简而言之便是要求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同身受之后才能帮助我们理解孩子心中所想,同理不代表同情,同理也不代表认可,只是传递一种“我了解你此刻感受”的信号,至于事情的是非对错要由我们班主任老师对此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梳理。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是觉得我们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不能理解他们,他们的诉说在我们这里得不到安全感,而同理心能给他们一种倾诉的安全感,能帮助我们进行良好的师生沟通。我想,我们在班主任管理中需要的便是要营造一份安全,让孩子将你当做他可信赖和依靠的人。
同理心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我个人认为,建立在尊重和平等基础上开展的师生沟通,都能发挥同理心的作用。例如,在名师工作室的会议中我们讨论到如何与孩子进行谈话交流,赵老师提到的一种方式便是“同理心”的体现:在孩子需要我们指导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强扭的瓜不甜;在指导时问问他需要什么指导,自己写下来——建立清晰的自我认识,而不是一问一答,减少紧张感;针对所列问题一起讨论形成原因——自己分析而不是老师强加,便于形成自我反馈;选择最想解决问题,一周一个——提出要求,给定时间,给孩子一定约束力而不是随其发展。
生活中还会有很多随机生成的教育案例,作为班主任不缺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缺各式各样的管理模式,但有时却缺少一个正确的理念和充满爱的点子,方法好不好,关键在于是不是从心底爱学生,将学生作为“人”来看,希望今后的自己能在班主任工作中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让孩子在一起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