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动态>>文章内容
王蓓蕾老师复习教学课《一次函数》行政听评课评课实录
 
发布时间:2013-04-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课教处

黄金松:
优点:(1)定位:一次函数的意义
     (2)技能:作图象,明确k,b与图象的关系
     (3)课堂设计:与常规的复习课有区别,从例题       梳理       巩固提升,体现 
          了复习课的策略尝试,很好!
     (4)流程清晰:概念        图象性质        图象平移       用函数观点理解方
          程和不等式
     (5)重点突出,在图象与性质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6)调整了《导学》的结构,使例题呈现模块化。
改进:(1)在复习图象性质时是用PPT呈现,让学生观察图象来解决k,b的取值,建议可以
          有更多的形式,比如由图象看k,b,由性质看k,b。
     (2)待定系数法解决一次函数的方法强调的不够多。
     (3)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中要总结方法:找交点、作垂线、分区域讨论
     (4)变式拓展中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的提炼总结。

李娟:
     黄校长已经讲得很全面,我要讲的很多东西他已经讲到了,我觉得整体框架很清晰,再补充一下几点:
例题的设置很合适,每个例题都能反映出相应的知识点。
变式拓展的思考时间是否过长,可以节约一些时间。
|k|是一个难点,可以代入特殊值检验;k与特殊角度的关系渗透还是很好的,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

李玉罗:
七年级也要开始教授一次函数,通过九年级的这节复习课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让我们更好的去思考如何在每一节课中更好的渗透这些重点。就这节课而言,我觉得例题的设计非常契合中考的重点,也能从各种题型上让学生拓宽视野。

朱田:
    其他学科可能属于外行,不能从细节上来讲,我就谈谈我的感受
(1)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一题多变,逐层设计,由简到难
(2)结构设计合理:例题       梳理        提升
刚刚谈到复习课我也想讲讲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复习课要更多侧重易错点和重难点,对于一些较简单的东西可以一带而过,甚至可以不讲,然后从课后作业中反馈,让课堂45分钟的时间都集中在突破重点、难点上。

宋玉珍:
我觉得复习课是与新课有区别的,应该集中在易错的地方,让学生在复习中再次巩固之前学习所留下的困惑。

郇静:
    作为一个文科老师没法从专业知识上进行点评,我就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层面上来说说,从课堂表现来看男生的参与度更大,女生就有些游离于课堂之外。

曹慧:
(一)目标定位:
复习课怎么看、怎么评、怎么上?我们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作为老师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这节课的知识版块有以下几点:
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在实际情境中,x做相应的变化y也应该做相应的变化。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图象中探索理解应用k,b的几何意义
体现三个“一次”(一次函数、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在刚刚的几点中,重点解决(3)(4)(5)。
这节课的目标实现:
(1)k不等于0
(2)k,b几何意义理解和举一反三
(3)三个一次之间的关系
(4)适当体现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
(二)教学策略
以问题串的形式连接知识点。尤其是例2的四个问题的设置,老师在学生解决题组后归纳时还牵出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形状、画法、性质,这是从一个点入手牵出了整个一次函数的知识网络,这应该是复习课中应该采取的策略和方式,使得知识的复习并不单调,而在学生的思考问题中自然发生和构建。
重点突出,重点知识重点强化巩固,层次非常清楚。有关于k,b几何意义的理解:
①k,b的简单应用  ②平移过程中反应了k不变 (从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入手)③k与角度的联系:一些特殊的斜率对应了特殊的夹角。
(3)创造性的使用导学案。教师不拘泥于学案上的框架就事论事,而是根据目标定位来整合导学和巩固,这在复习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意识,所有的资源服务于目标达成,凸显教师的建设性。
重视目标达成度的检验,及时运用学习评价。重视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在每个知识点后设置了巩固提升变式训练等等,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评价,关注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5)需要突出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也是复习课中一个很重要的策略。
(6)课堂文化的培养: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没有体现合作交流分享的意识。这也是要在复习课中要注意的。
(三)教学改进
(1)k的几何意义阐述不够到位,k除了代表函数的增减性还代表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函数图象与x轴的夹角越小倾斜程度越小,|k|越小(可以通过取具体的数值让学生体会)
(2)这节课中老师的作用已经完全体现出来了,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归纳到位,可是学生的归纳能力呢?要在关键的地方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数学课应该是点拨思路,引发思考,激发思维。
(3)节奏拖沓。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严谨性应该落实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来培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外国语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55号    电话:(0519)855578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