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最光荣!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七(11)班的徐梓馨,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光盘最光荣!
清晨,是谁敲打我的窗棂,惊扰了我有些哀怨的梦?从梦中清醒,张开疲倦的双眼,感受到了刺眼的光芒,如同潮水,奔涌汹涌,袭向我膨胀的大脑。一缕缕金黄的光线透过窗户,斜斜地射进我的小屋。泛着金色的光点,聚集在我的四周。阳光的手抚摸我的脸颊,阳光的味道在我四周漂浮。渐渐的,我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涌上我渴望被关爱的心头,融入我悄悄关起的心扉。我感谢阳光,感谢自然,为我的新一天灌溉希望,输送温暖。
对太阳与自然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
今天,4月22日,便是源于一个有爱而充溢着感恩的节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已走过了44个春秋。秉承着“只有一个地球”的宗旨,呼吁人们珍爱这个仅有的地球。而今年的主题,更是反映了小到身边自己,大到国家社会的普遍问题:“Think.Eat.Save.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约13亿吨的食物被浪费。鉴于这种生活方式中存在的巨大不平衡和由此产生的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今年的主题鼓励人们意识到受环境的影响,进而对食物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定。
我们刚刚跨过温饱线,步入幸福生活的边缘。在家庭中,因各种原因,浪费现象早已不足为奇;在学校里,只动了两三口的饭菜随着“砰”的一声落入垃圾桶内,注视着的,是环卫工人那满是不解与怜惜的眼神;在餐桌上,讲排场,恣意挥霍的行为比比皆是。其实,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改善一下生活,体现我们物质生活有所提高,完全是可以的,但浪费食物确是一大罪过。看来,对实施“光盘”行动迫在眉睫。
于是,便多了这样一个人:来自常州的陈海老师,从2011年12月20日到2012年11月19日,他一共吃了251顿“惜福饭”。每次吃完剩饭回来,陈海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惜福录,这个本子记录了他每天吃剩饭的次数,而这一笔一笔小数目将积少成多,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对于社会的质疑,他却说:“我只想唤起大家对粮食的一份珍惜一份恭敬,并期待没有‘惜福饭’的一天。”
于是,便多了这样一群人:北京的中青年人,这个团体有将近30个成员,成员来自金融、广告、保险等不同的行业。他们从2013年1月初产生号召杜绝浪费的想法并发起倡议活动,时至今日,“光盘行动”在微博上被转发约5000万次。通过微博宣传、网上晒吃光后的餐具、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
可见,对宴席后剩余饭菜的态度,是检验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准的一面镜子。
“光盘行动”,是倡导,也是警醒。“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道理虽简单,但每年我们还是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其中,有“眼大口小”的生活习惯影响,也有“死要面子”的观念意识作祟。可以说,“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餐桌上的中国”,健康、理性的饮食文明,却还有待形成。
中国现实的基本国情,人类环境的资源责任,都警示我们:有消费的自由,没浪费的权利。“光盘行动”之所以引来广泛共鸣,正因为它承载着现代公民的责任与担当。从这个角度看,吃光盘中餐,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在此,
我们倡议:
1. 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2. 在校用餐时,合理搭配,按需购买。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最后一叶菜,让节约的良好风气传遍校园!
3. 在家用餐时,根据营养学合理搭配荤素,在吃好的前提下,力求每顿饭家庭成员刚好吃完、吃饱,避免剩饭剩菜的产生。
4. 在外消费时,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反对铺张,吃饱为好。
5. 我们既要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也要做“光盘行动”的推动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光盘行动”,参与“光盘行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每天每顿的用餐开始,争做光盘使者。
光盘最光荣,人人争光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