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当下
一张张来自贫困的学校、道路、设施、伙食、服装等照片,无不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似乎有一种锥心的痛,宛如一口酸水涌上喉口却又咽下。
在毕妈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同学们观摩着图片,仿佛一同走进了贫困的大别山,再和如今多姿多彩的常外生活进行了对比,真正感受到了“同一片蓝天,不同的生活”——生活在贫困的大别山山区孩子们的艰苦求学和艰难境况。而生活在如此简陋条件下的孩子们却始终不改求学的梦想,始终怀揣着想要走出大山的志愿,这也令同学们为之感动。
其中最具震撼力的非它莫属——是的,大家没有看错,在大别山,学校里没有食堂,路远的孩子们就自己带些饭菜,但也往往是带一些家里隔天晚上所剩下的饭菜。常常到中午吃的时候,都有些变质了,但他们还是照吃不顾,因为他们懂得“珍惜每一粒米饭”。再看看他们吃饭的场所——用土铺成的操场;再看看他们的姿势——蹲着!虽然条件如此恶劣,生活如此艰苦,只能蹲在土操场上吃着几乎变质的菜,但大别山的孩子们的脸上仍然流露出了喜悦,对对于他们而言可口饭菜的满意,欣慰……
我想,七(13)班的同学们应该已经懂得“珍惜每一分钟,珍惜拥有,珍惜粮食,珍惜你的工作,珍惜友情”了吧!
学会感恩
“感恩”——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字眼。说它熟悉,是因为同学们常在嘴边提起“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要……”,但往往有少部分同学不能落实行动,这便是说它陌生的理由了。这节课,毕妈妈并不是说了一堆“大而空”的话,而是从一张家喻户晓的“我要上学”的一张图片谈起的。无需任何言语,我们就能从那双“大眼睛”里读出那种强烈的想要读书的“渴望”。那个女孩,就是苏明娟。如今,她已长大成人,“我要读书”,改变了苏明娟的命运,也改变了数以千万的贫困地区孩子的命运。说完孩子,再来谈谈老师,那些在学生时代曾受到过别人资助的人,在毕业后怀着感恩的心再次回到村里,当起了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用自己的爱和热情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少年。
如今,“让感恩走进心灵,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挫折,感恩父母,感恩陌生人,感恩一切的一切”已经深深刻在了七(13)班同学的心里,用不泯灭。
爱心传递
刚聊到这个话题,毕妈妈就把一张印着“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彩图贴在了自己的左胸前,使同学们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毕妈妈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件发生在毕嘉成身上的小故事:那一年,在毕妈妈去金寨县之前,临行前毕嘉成把自己一直都没有舍得用的一套“海绵宝宝”的卡通文具套件放到了妈妈的行李包中,他说想让妈妈带去送给山区的孩子。他还在文具的背面写上了一句祝福的话,祝他们“六一”儿童节快乐!到了山区,最感动的是四个小姑娘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下才收下了文具,并很谦让地分享了这一个文具套件。那一年,毕妈妈把毕嘉成的美好心愿带去了。虽然他们相隔千里,但那份纯真的关爱不会因为距离而变淡,将会成为彼此最美好的一份回忆。
之后,毕妈妈又为同学们宣传了常州市义工联合总会,介绍了义工联丰富有趣的活动并带领全班齐读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最后,由于七(13)班的黄宇轩同学晨跑时不慎摔倒,导致腿骨折,所以毕妈妈又一次发动全班,拍摄了MV——“(齐声唱)你快回来,我们大家都想你了;你快回来,13班因你而精彩;你快回来,把我们的思念带回来;别让我的心空如大海!(齐声说)黄宇轩,加油!祝你早日康复!”我想,这一段视频虽然简短,但却蕴含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
爱心传递,有你、有我、有他!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当下、学会感恩,对家人、对身边的人、对有需要的人多一份关爱和温情。将自己的爱心放飞,共同创造一片灿烂的星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