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动态>>文章内容
拓展训练感悟与小结
 
发布时间:2013-12-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一(1) 芮文洁

 

十二月七日,常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全体学生乘车来到大学城开展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

车程本不漫长,却因我们遏制不住的激动、兴奋之情而显得格外难熬。沿途风景悉数隐匿在雾色苍茫中,对于即将到达的远方,我又多出几分忐忑与希冀。

队伍浩浩荡荡步入了大学城。教官并不似军训中那样严厉,反而和蔼可亲,与我们有说有笑。我尤其喜欢那一句回答:好,很好,非常好!当教练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出这三个词的时候,我聚精会神地练习了四五次,总算全部掌握,很快跟上集体的脚步。

午饭过后,与同窗沿着树荫一路散步,微风徐来,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香味儿。呼吸着大学草木的气息,我似乎可以预见未来的我将如何在属于自己的世界生活。

稍作调息,下午紧张的训练又如期展开。首先是团体搭建大作战,国际部学生共分为六组,每组领取到各自的、写有要求的纸条。我们组是搭建组,负责搭建起四、五两层的红色方块,并且要求在第八层搭好之前不能出声。哨声一响,我们立刻通过肢体语言分配好工作,有条不紊地搬来一摞塑料板开始工作。七个人,两个立方体,不用十分钟就已经完工。而在另一头的拼装组早进入了组建环节,但第四、五层却不是红色的。此时我们全组人才意识到一个大问题——如何在不能说话的情况下与拼装组进行沟通?由于时间问题,只能一面阻挠他们继续组建,一面苦苦思考解决方法。不多时,组中有成员突发灵感,取出随身携带的手机,将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键盘打出,再递去给可以说话的拼装组。于是这个难题迎刃而解,所谓众志成城,正是如此。在结束了拼装、捆绑两个环节之后,最难完成,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垒方块一关即将到来。这时所有人都站在一起,只剩几个主要负责人员在场地中央完成这最后一步。经过三次尝试以及不停地更换绑绳方式,每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时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呼。眼神紧紧一凝——成功了!所有人举起双手欢呼雀跃,清脆的击掌声回荡在室内。

大约休息了3-5分钟,我们一行人跟随教官来到毕业墙——大约有四米二高,没有任何外力可借助。在一番紧张的布置后,我们信心满满地迎难而上。打头阵的是高二一位学长,他踩上两位同伴的肩头,轻轻松松越过墙壁。我们不由地为他喝彩,并且跃跃欲试。随着一个又一个同学翻过墙去,我也哆嗦着来到墙边,虽然有恐高症,但自己亦想挑战极限。一脚踩住肩头,两只手很容易地够住了头顶上方的手,并拼了命地往上蹬腿,整个人重心不稳,却已经在无意识中翻过去了。耳边的冷风冽冽,只觉天地在眼中都变宽阔了许多。等所有人都越过去,教官叫出一直充当底座的几人,并翻开了他们的领子,只见肩头一片通红,似乎有磨破皮的迹象。我倒吸一口气,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团体活动中,必然有甘愿奉献、乐于付出的人,也必然有舍小我而为大家的人,假设这真的是一堵逃生墙,他们会不会同样地愿意帮助同伴先得救?我想一定会的,因为在今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胸口那一种豪气与力量。向你们致敬!

一天的拓展训练,培养的并非是自身实力,而是团结合作的意识,在一个集体中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再大的困难都会分解成许多小困难,并且一一解决。学习亦是同理,我们都朝着一个目标进发,便有理由同甘共苦,激流勇进,纵然前方的路坎坷不平,只要挽紧身边同伴的手,光明在等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外国语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55号    电话:(0519)855578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