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加已一月有余,这一个月我体验了许多:过了一次地地道道的圣诞节,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闹;游玩了加拿大东部的几大主要城市,感受了魁北克古城的宗教风貌和中世纪的欧洲风情;参与了boxing day那一天outlets的抢购风潮。除此之外,我还收获了不少以往所不知晓的知识,这之中就有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教育概况。
加拿大和美国一样是多种族、多文化交织的国家,也是移民大国。加拿大有三级政府制度,即联邦、省和市。而教育就属于省级政府的职责,十个省的教育系统彼此相似,但又完全不同。安省(即安大略省,下同)有大约5000所学校,其中包括800所高中和200万名学生。安省人口占全加40% 。学校学生平均数量为小学 350 人 / 校,高中低于 1000人/校,而郊外的学校规模则较小。全省27%的人口出生在加国以外,其中的1/3在近十年才来到加拿大,人口中20%为有色少数人种。全省2/5的人口居住在多伦多附近的地区,据数据显示大约每年有12万5千新移民抵达大多伦多地区。安省学生来自30多个不同的民族,使用各自的不同语言。
安省教育制度规定适龄儿童强制入学。教育是公共政策的首要任务,并且加拿大有着从幼儿园(4岁)到12年级高中毕业(一般18岁但是最大可以到21岁)全民免费的公共教育体系,学生根据安省法律必须入学直到18岁。公立学校有公共财政支持。所有居民必须交教育税,即使他们没有孩子在公立教育体系内上学 。每个教育局的资金都是按照安大略省的“教育经费计算公式”来分配的。教育局按此公式来拨款资助每个学校,这个公式是依据学生入学情况,以及每个教育局内学生的独特需求决定的。学校的数量、分布情况和学校的条件也都在考虑范围内。教育局运用这笔钱,来做本地区的教育决策,根据需要去教育学生。他们通过筹建学校、招聘教师、设计课程等等,去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这些费用也会投入在学校的修缮、维护和建设上。安省有72个教育局,每个教育局有委员管辖,委员是被投票人选举出,四年选一次。多伦多地区教育局有22个委员,并且是安省最大的教育局,有超过26万学生,3万雇员和592所学校(包含大约100所高中) 。安省有4种公立教育局:31个英语公立教育局(最大的)、29个英语天主教教育局(注:天主教公立教育局在安省的存在是有历史先例的,其他宗教学校是不会有公共财政支持的)、8个法语天主教育局 、4个法语公立教育局 。大多数安省学生在其中一个公共财政支持的学校系统里学习。
安省也有私立学校,包含小、初、高中,私校包含以下种类:1.宗教学校——例如犹太教、伊斯兰教或私立天主教学校不选择公立财政支持。2.特殊专长学校——比如运动学校,蒙特梭利学校或者国际学校像苏安国际学校。
加拿大的学年是教育部设置的,并且通常课程从九月初到六月底。一学年中有固定的休假:冬假——圣诞节两周、春假——三月中有一周、夏假——7、8月有两月。很多教育局为有补差、提优或额外学分需求的学生在7月提供夏季课程。安省根据入学儿童的年龄及其发展阶段设置了学前教育、 幼儿园小/大班、初期教育(一年级到三年级)、低年级(四年级到六年级)、初级学校高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一和初二)。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初级学校的年级设置为幼儿园到八年级,这种设计使得教舍、教师等资源可共享。此外,七、八年级没有省级标准测试。
近年来,减小中小学班级规模成为了现任省政府的首要任务,并且已经从减小幼儿园的班级规模开始实施起来了。初级学校的高年级教学则会采用走班制。高年级学生拥有一个坐班老师教授核心课程,比如语言、数学和社会学习,占用半天。另半天,学生走班,到各个专业教师(比如数学、体育、乐器等)处上课。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保证教师备课时间,从2005年起小学及初中教师每周被给予200分钟在校时间用于备课。
以上是加拿大安省教育体系的冰山一角,也是整个加拿大教育体系的一个缩影。与我国的教育体系相比,两者略有不同,但是也有些相似之处。譬如,我国近年来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部分学校也在进行尝试,而走班制也在我校有所推行。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借鉴和吸收国外教育制度的先进之处。但国情不同由此导致的学情也不同,所以在撷取他山之石的同时,我们切不可忘记还是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