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丰富多彩的体验都让我们和这些远道而来的同学们非常期待新的一天的到来。
今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美好的一天又开始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14个澳大利亚的同学排排坐在常外的学生食堂时,大家早已翘首以盼了。先把面粉和好,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拿起圆滚滚的擀面棒,挨个压平,变成一块块圆圆的饺子皮,再来点芹菜猪肉馅,我捏,我捏,我使劲捏。哇,我包得饺子很赞有没有?同学们包的不亦乐乎,没有刻意的去研究捏的角度和手法,而是随性发挥,根据每个饺子馅的多少“因材而捏”,自由发挥,反而更是像模像样,连来访的常州教育局国际交流处的领导和我校的黄芸副校长都对他们赞不绝口!听说有个一个外国学生不吃猪肉,我们还准备了一小份韭菜馅的。待大功告成之后,所有的饺子被煮的白白胖胖的,都幸福地被14个澳洲学生吞下了肚子。每个同学都吃了满满的一大碗,他们都觉得的中国的饺子充满着喜气,饱满可人,再加上亲手做的这份感情,又不觉多吃了几个。
吃饱了上课去。什么课?书法课。陈丹斐老师早就做足了准备,一讲中国的书法精髓呢。本堂课上,澳洲的同学们了解了中国的隶书,隶书的起源,笔法,汉字体的演变和书法的用具等。陈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大笔一挥,教授隶书每个比划的写法,然后重点教了中国最有福气的一个汉字“福”。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每个同学面前都摆好笔墨纸砚以及临帖,他们个个以十二万分的认真以及投入开始了学写隶书的过程。动若脱兔,静如处子,别看他们平时打打闹闹好不热闹,人家认真地时候真是“老僧入定”,一笔一划,从最基本的比划到整个汉字,由易到难,写得端端正正。此外,前天南京的老师才给他们每个人起了中文名字,他们就请陈老师现场叫他们怎么用毛笔写自己的名字了。充分的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点真是极好的,非常的值得我们学习。课程结束之后,同学们开心地说带着自己的“墨宝”和“真迹”回澳大利亚“炫耀”了。不知不觉中,他们变成了传播中澳两国文化的小使者了!
书法课结束之后是中国传统而古老的工艺美术——烙画。烙画创作室以烙铁为笔,以电热的灼度当墨,以木板当纸进行“挥毫”“ 泼墨”的过程。从没有接触过如此新鲜玩意的他们好奇心十足,又不敢随意下手,在常芸老师一点点渗透下,同学们了解了烙画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欣赏了烙画作品,最后亲手体验。对比常外学生的烙画成品以及自己的作品,他们不由的感叹“常外的学生太厉害了”,我心里听了甜滋滋的,但是也安慰他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们第一次尝试已经相当的不错了,很有天分!课程结束之后,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模板攥的紧紧的,贴身携带,无比珍惜。
吃过午饭之后,14位同学,阿克依拉的校长,带队老师和我一起去了常州最受欢迎的地方——常州恐龙园。同学们在车上各种欢呼各种期待,那样的开心与兴奋。这种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到我们从恐龙园回来。
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不论是在恐龙园,还是在常外,还是常州,在中国,纵多的不舍都是一个个新的开始,是明天众多可能的开始。且行且珍惜,把回忆珍藏,大步向前,互相学习长处,相互完善自身,成就更好地自己。我想,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我们的少年和澳洲的少年一起,担起世界的明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