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周三上午,常州外国语学校石浙苏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来到常州大学,开展了主题为“走进常州大学,感受龙城文化”的常州地方文化研究活动。在常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负责人黄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一起参观了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感受到了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由常州大学和市文广新局联合建立,是目前常州最权威的介绍地方非遗的场馆。展示馆展列了各级别的常州市非遗文化项目,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30项,市级57项(还有部分新增的项目)。馆内展列了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等项目类别,其中较有特色的有:巨村舞龙,直溪镇巨村(巨村原属登冠乡)的舞龙,是以龙为艺术造型的一种民间表演样式;金坛抬阁模型——金坛“抬阁”是若干童男童女扮演成古装戏剧人物,悬立在数层四方形阁架上,由人抬着并配之于吹打器乐浩荡出行的一种传统杂技娱乐形式;金坛刻纸作品——金坛地处江南水乡,民风纯朴,刻纸是流传于金坛市的一种珍贵的民间美术,已有百年历史。参观期间,黄老师讲解精彩生动,内容充实,工作室成员收获颇丰,一起感受到了常州深厚的人文底蕴。
工作室领衔人石浙苏作了如下总结:首先,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作为常州地方历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资源,是开展常州地方史教学的重要抓手;其次,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作为常外学生开展社团活动、选修课或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第三,工作室全体成员要有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科研能力,在课程的开发及课题的研究等方面多下功夫。
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作为常州人,我们为常州有着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骄傲,也为这些非遗未来所面对的发展困难而担忧。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现在起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回忆得到保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