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常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学生社区服务活动
端午节将至,家家户户散发出艾叶、粽子的香味,糯米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溢出一种满满的充实感。
于是在这一周,学校特意邀请了几位“专业人士”叫我们包粽子。周二的下午几位红梅社区的阿姨、婆婆在社区工作者的带领下来到学校,她们不仅热心,包粽子的技艺更是高超。同学们自发分成5组,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了起来。
首先洗干净手,将三片粽叶剪去尖角,折成一个圆锥形状,向其中注入糯米,再将后面多余的叶子覆盖在米上,粽叶继续绕过圆锥,一换手,就成了一个“小脚”的形状,这样一个常州常见的“小脚粽子”就初具雏形了,再加叶子,包裹严实,绑线,每一步,师傅们都耐心的教,我们也一步一步认真的学。包起来,我们才发自内心的觉得,看似简单的包粽子,其实技术含量相当高啊,就是一个卷个圆锥形我们就练习了很多遍。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同学掌握了每一步的技巧,一个个似模似样的粽子诞生了,看着自己平生第一粽子,同学们的兴奋溢于言表。
盆里的粽子一个一个增多,有社区阿姨、婆婆们漂亮紧实,个头大又饱满的粽子,也有我们小巧的,略微形变的粽子,端午节的气氛在班级里浓厚起来,同学们包一个仔细端详一番,再与同学比较一下,满意的放到盆里。一个半小时结束,我们一共包了94个。
周三河海食堂帮我们把这些粽子煮好,认真挑选了65个最大最漂亮的,中午就由老师带着几位同学将我们的劳动成果送到红梅社区“寿星宫”,那里的老人也许并不缺我们这一个粽子,但在这节日来临之际,看到来自我们的心意,必定能增加一分快乐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