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动态>>文章内容
行政听评课实录——八年级邵立新老师物理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4-06-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邵立新整理

201465日,周四上午第三节课,邵立新老师在八(13)班开设了一堂题为《物体的浮与沉》的公开课,校领导及物理组的同事参与了听课评课。

本节课,教材从常见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这一现象出发,要求学生研究如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何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这一实际问题,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和浮力两者的关系得出浮沉条件,然后用二力平衡条件对漂浮、悬浮两种状态进行分析。因此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浮力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为本节课确定了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讨论浮沉条件,知道潜艇的基本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利用浮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自己对整节课的评价是:流程清晰,思路顺畅,知识点教授完整,不足在于对学生引导不足,学生反馈薄弱。

以下为物理组同事及各位领导对本节课的评议:

徐清老师:这节课流程和思路清晰。但在处理浮沉关系时,教师的处理比较含糊,所以学生回答不是很明确。特别是在讲解“密度计”时,讲解较快,而且纯粹是通过文字分析,学生难于理解。

葛琦老师:这节课主线清晰。但有几点地方需要改进:第一,引入部分,用旧知识展开比较枯燥,不如做实验引入。第二,孔明灯问题,教师在做实验时,没有将塑料袋完全张开,所以学生会看到加热时塑料袋发生了一定的膨胀,对学生给出正确答案造成了误导。第三,橡皮泥问题,气球皮包在上面虽然好,但也会对学生给出正确答案造成干扰。

徐爱娟老师:本节课教师对浮沉情况进行非常严格而详细的受力分析,对学生物理学习和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就高中角度而言,学会受力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从初二就开始培养,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侯慧玲老师:本节课线条很清楚。教材跟前几年有些变动,现在变成了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引出浮沉条件,授课教师在这上面花很多时间,这非常好。第二块内容是结合相关的例子,谈谈浮沉条件的应用,这个例子也不是随便选取的,也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比如,潜水艇,是“生活·物理·社会”中专门提到;“孔明灯”、“浮沉子”和轮船,也都是课后练习中涉及到的。所以,授课教师把书本上涉及到的实验都安排了,而且详细解释清楚,是非常好的。

朱田主任:授课教师作为新教师,本次课的课堂管理很好,值得肯定。就教学而言,提出几点建议:1.备一节课,首先需要有顶层目标,授课教师虽然强调实际生活、生产中“浮与沉”很重要,但并没有阐明具体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2.学生自己的思维量很少,教师讲得较多。3.设问很重要,问题具有引导的作用。4.第一段讲解的顺序可以调整,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5.讲解时重难点需要更加突出。6.“浮沉子”可以放到下节课讲解,放在本节课最后意义不大。总体来说,授课教师作为第一年教师,能把握课程重难点,并能结合实验加以解释,已经很不错了。

邰洋老师:授课教师是个人素养非常高的教师,完全看不出来是第一年上课,没有紧张的状态。谈一谈建议:本节课授课教师的思路是通过公式推导,再用公式解决生活问题,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高中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可能缺乏站在高处看低处的本领,所以他们缺乏组织语言、总结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有一些总结性的引导。

莫自贝老师:授课教师的每个实验都有自己的设计,并且运用到相应的原理,教学语言幽默,很符合学生当下的心理。课上80%-90%的学生都是注意力集中的,而且部分学生当看到一个新奇的实验现象时都会爆发出惊呼声,授课教师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他们都在聆听。提出一些建议:男老师比较粗线条,课堂设计没有那么细致,这点需要向侯老师和朱老师学习。另外,备课组应该加强集体备课,这样可以防止重难点把握不准确。

吴国昌主任:授课教师上课很有亲和力。给出建议:学生对每个实验都很感兴趣,授课教师操作实验时应让所有人都看到,再去解释原理,这样学生的印象就会很深刻。

黄金松副校长:授课教师素养高,气场较大,气场源自于教师个人魅力和对本节课的把握。教师声音有亲和力,但讲话后半句有时过轻,容易听不清。教师授课过程中经常下来走动,在督促下,后排学生记笔记认真,学习常规较好。提出几个建议:第一,开始的引入是无效的,换成实验引入;第二,本节课是现象+分析+应用,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话多,干扰多,问题不明确。第三,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还没有举重若轻的能力,需要加强。第四,不要将第一个板块的板书擦掉,因为这是留给学生的重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浮力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所以需要通过举出各种实时的应用,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的价值,学以致用。比如:“岁月号”沉船打捞,军事潜水中的浮与沉等。通过同组老师和学校领导的评议,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1.物理课堂的引入必须形象生活,用实验引入为佳,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少讲,只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3.部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需要在课前充分考量,不能对学生有误导。4.精彩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需要学会提问的艺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外国语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55号    电话:(0519)855578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