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和奶牛》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亲近文学”中的一篇小说,选择这篇文章有这么几点考虑:1、学生还处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阶段,而小说情节性强,学生相对会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读懂内容。2、本文既有生动的情节,又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可以由浅入深来引导学生。3、本篇小说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运用丰富的人物描写手法,这对七年级学生写记叙文是有直接影响的。当然也有一定的疑虑:小说这种文体学生们以前在课堂上没有真正接触过,就是中学也要到八年级才重点讲,基于此,我决定淡化小说这种文体内容的涉及,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一、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体会本文构思的巧妙。二、通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了解主人公安恩的性格特点。三、感受安恩对一头奶牛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入手,让学生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小动物间的一些有趣感人的故事,然后引出本文是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的故事。
第一环节: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两位同学发言时,就“故事起因”的顺序有不同的看法, 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在哪里?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这两个问题,学生立即判断将故事的起因放在最后,可以起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效果,这也正是本文的一个巧妙构思。最后结合要求概括了故事内容。
第二环节:认识安恩——根据课文具体内容谈谈安恩给你的印象。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示例,然后要求学生用笔在书上圈画出相应的词句,判断描写手法,揣摩安恩的形象,根据示例的句式回答。这是本文的重点教学部分,所以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讨论。概括了安恩的形象:安恩是一个贫穷、年迈、勤劳、有尊严、安静从容、善良、淳朴、善解人意、有爱心、尊重生命的老妇人。在这个故事中,不能忽视的还有几个买牛人的形象,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也为了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有几位学生通过一个小短剧的形式再现当时安恩和买牛人交往的情景。最后学生明白,这几个人物主要是反衬出安恩尊重生命这个性格特点的。
第三环节:结合第一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一句话“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揣摩本文要传递出怎样的感情?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领悟出: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最后发出倡议:每个生灵都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尊重生命,尊重地球村的每一个生灵。
下面是各领导对本节课的点评:
吴辰怡老师:1、教师重视方法指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2、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3、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肯定、鼓励学生,在“启迪人生”环节有多元化的解读意识。
金菊老师:1、教学过程中,教态自然。2、教师能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流。3、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具体而又高标准。4、流程清晰,过渡自然。5、可以思考的几个问题:① 模块的目的性要强,要区别“概括”和“复述”这两个词。②“故事的原因”放开头或者结尾达成的目的是什么?6、建议:学生演的短剧可以更加精彩,要抓住表情、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态度,体现安恩的“爱憎分明”。
周华主任:1、教师基本功扎实,收放自如。2、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语言的组织水平高。3、教师能从实际生活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4、建议:①概述故事时应将重点放在“概述”上,不应为“故事的原因”放在哪而多花时间,引起侧重点不明确。②安排课本剧的目的性应该强一些,课本剧的表演,演员的表情应该不一样,要表演到位。③有关“丁克家庭”的讨论,学生不能理解这个概念,可以改一下。
石浙苏主任:1、教师引导好,学生回答精彩。2、要有明确的课程观,教学目标的达成要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本文应回归到:大家应该都要做一个有爱心、善良的人,关注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3、“丁克家庭”这个问题伸入社会层面太复杂,应把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发挥育人的功能。
居恺悌老师:从作者生活的年代,可以推断出,本文应该是关注生命的关怀,从关注一头奶牛到整个生命的关注。建议:1、语文的要求“听、说、读、写”,可以加入写作这个环节。2、课本剧可以放在刚上课时作为导入,或者给学生几分钟讨论当堂演绎。
孙建军老师:导入很温馨,通过问题设计能达成教学目标。建议:情景、材料的运用能更加精致,在处理回答不准确时能更关注学生的思维。
杨宗奇主任:本课启发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处理得很好。建议:短剧表演后可以加以点评。
张榕书记:能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拓展思维,发挥育人功能。建议:课本剧表演,可以运用道具;拓展部分,可以换成虐待小动物和保护小动物的图片对比,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杨蓉老师:本节课语文味浓,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建议:增强教学形式,关于“丁克家庭”和安恩的比较不太贴切。
曹慧校长:肯定:1、模块清晰,流程自然;2、文本指导,示范先行;3、以生为本,启迪思考。建议:1、课本剧可以凸显商人的言行以反衬安恩的形象,通过两组对比表演,进一步评析安恩形象。2、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把握应更准确。3、在“人物特点”和“人物方法”上应明确突出哪一方面。4、“尊重生命,对生命的关怀”这个主题中,奶牛和安恩应是相互的。
最后沈亚东校长总结:教师的素养、基本功都很好,也有亲和力。本文的选材很成功,学生能抓住细节,细细品味,既有生动的描写,又有“尊重生命”的思想。只是在学生提到“尊重生命”时不应戛然而止,可以上升到安恩的人格:对动物尚且如此,对人更是如此——博爱的境界。既可以体现知识观,也体现了价值观。
我的感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要关注人的成长。
小说的情节往往很吸引人,但更要引导学生读懂情节背后的思想内涵。从各位领导的点评中,我也有几点需要反思的:一、作为一名教师,更要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无论小到一个词语的揣摩还是专业的理论知识,因为“学高为师”、“教育无小事”,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变自如,只有从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入手。二、让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语文的世界里,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不放过每一个机会。真正做一名智慧的教师,培养出一批智慧的学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