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1日,周四上午第三节课,英语组陈斐老师在七(3)班开设了一堂主题为Meeting My New Friends的公开课,校领导和英语组老师共同参与了听评课。
陈斐老师选择的课型为综合技能课,目的是通过Meeting My New Friends的主题,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以下是陈斐老师整理的本节课教学设计、评课记录和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
本节课属于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This is me!中Integrated Skills板块内容,主要目的是围绕自我介绍的主题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我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将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爸爸去哪儿”作为背景导入到教学中,构想了一个“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来到阳光中学和常外并完成任务的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所以选择“爸爸去哪儿”这个话题作为背景,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很多七年级学生所喜爱的话题,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它与本单元教学主题及教学目的非常契合。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来到阳光中学,要求大家完成第一个任务:六个萌娃向大家介绍自己。本阶段主要利用课外资料,训练学生熟悉自我介绍要涉及的几个方面:age, hobby, looks。第二:发出第二张任务卡,要求阳光中学的做自我介绍,还要向大家介绍六个萌娃中的其中四个。本阶段主要利用课本资料和课外资料,帮助学生回忆前几个课时所学关于阳光中学六个小伙伴的个人信息,并训练学生用第三人称介绍他人的能力。第三:节目组来到常外七年级三班,发出第三张任务卡,要求七年级三班同学向节目组介绍自己的同学、教室、老师和学校。本阶段主要是训练学生即时组织材料和表达的能力。最终,本节课的情感目的升华到教育学生热爱班集体、热爱老师以及热爱学校。
2. 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环节。我在课前给播放了《爸爸去哪儿》节目相关的音乐和视频,帮助学生做好准备。正式上课,我向学生介绍本节课主题Meeting My New Friends,展示《爸爸去哪儿》六个萌娃以及村长的图片,创设《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来到阳光中学的背景,并发出第一张任务卡,请六个萌娃中的Grace和Joe做自我介绍,要求学生完成听录音填空以及自由对话的任务。本环节的目的是导入生词age, hobby, looks,并复习学过句型如What does he look like?和What does he like doing?
其次,展开环节。发出第二张任务卡,请同学向大家读出来,即阳光中学的同学向大家做自我介绍并和《爸爸去哪儿》萌娃互相认识。我向学生展示前几节课所了解的Millie, Sandy, Simon和Daniel四位新朋友图片,并展示两位新朋友Kitty和Amy的图片,要求学生描述她们的外貌特征。随后,利用课本资源,播放书本Speak Up部分录音,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此后,播放A1部分录音,要求学生完成A2和A3部分相关练习。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向学生提供《爸爸去哪儿》剩下四个萌娃的具体信息,要求学生完成介绍四个萌娃的报告。本环节我希望达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几节课所学知识点和用第三人称介绍他人的能力。
再次,提升环节。发出第三张任务卡,创设《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来到常外的情境,请学生完成向节目组介绍自己学校和班级的任务。我要求学生四人成组,向大家介绍常外。其中,每个组员分别负责介绍班级同学、班级、老师和学校,我也提供了相关表达方式和短语供学生使用。最后,邀请了四组同学做公开展示。通过本环节,我希望锻炼学生利用课堂和课外资源现场组织对话并展示的能力。
最后,总结环节。从生活到课本再回到生活,我向学生展示了Like our class! Love our teachers! 和Enjoy our school!的情感感悟,教育学生爱班爱家爱校的思想品德。最后,我布置了本节课的作业。
二、 评课记录
1. 七年级组老师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赵静老师:陈斐老师的课体现出了她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在单词的导入上,陈斐老师能做到学用结合;在课堂上,她能做到整合教材资源,活动安排层层深入,也能够充分利用英文报刊等现有资源,提出一点建议就是在第二环节的活动安排上应调整Speak Up和A1部分顺序。
徐晓红老师:陈斐老师善于拓展教学资源,将报刊资源加以利用,这一点给我们以后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发。除此之外,陈斐老师的课主线非常明确,课堂挖掘深入,在环节设置上也能够层层递进,值得学习。提出的建议一是希望改进录音,加快语速,扩充内容,二是在课堂管理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也是七年级英语组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沈金仙老师:陈斐老师的课把音标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在课堂推进上能做到层层递进,输出效果好,情感提升也比较到位。提出一点建议就是在第二个任务上的完成上无需在学生练习描述外貌上花费太多时间,希望能留更多时间给第三个任务。
李亚男老师:通过陈斐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规范正在逐步养成,学生逐渐适应了课堂用语,学习习惯也在慢慢培养。优点:首先,从教学设计上来说,陈斐老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擅于调动学生情绪。其次,课堂教学注重基础,能做到真实交流。再次课堂选材源于教材却高于教材,做到了输入大于输出。最后,教学环节顺畅,铺垫到位。
提出一点建议,还是希望在时间处理上能够压缩第二环节时间以给第三环节留出充足时间,真正做到将课堂留给学生。
2. 九年级组老师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藤江老师:陈斐老师的课堂注重语言知识和音标,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也非常到位。在情感上有深层性,若能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加上肢体语言,课堂效果将更好。此外,陈斐老师给学生发任务卡对我们老师如何丰富课堂多样性也很有启发。
魏东华老师:课堂资源整合良好,课上围绕目标重难点清晰,能抓住主线,对学生也能及时进行情感引导。一点建议就是如果能在课上增加齐读,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对营造课堂气氛将会很有帮助。
张娟燕老师:我用四个词来概括陈斐老师课堂的优点:lovely, concentrated, organized, kindness。一点建议就是通过课堂发现七年级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较小,对自己的语音语调不自信,希望以后能够主动培养学生在语言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思考我们在课堂上能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什么。
梁佳娜老师:课堂大背景通顺,对学生听说技能操练比较到位,指示语的使用也非常合理,如Each line one word! Hold your books like this! 等。
吴国昌老师:课堂优点非常多,在此提出几点建议,如在音标教学中不仅仅要加强学生的读音训练,还要加强学生在书写上面的规范性;在学生犯错误时要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来表达;此外,要关注角落里的孩子,即关注不举手的孩子。
莫自贝老师:就个人来说,陈斐老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成长速度非常快,能够做到脚踏实地配合学校工作。就课堂设计来说,在给学生播放的听力上可以增加难度,整合报刊资源。就学生方面来说,建议在第二个环节给学生提供key words而不是图片。最后,注意PPT上有一处拼写错误。
王艺老师:课堂利用率高,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的做法非常好。此外,陈斐老师注意利用学生互助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情感。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在第二环节的report部分参与度不高,因此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难度提高学生参与度。此外,正如前面的老师所说,希望压缩第二环节时间。
居恺悌老师:课堂氛围好,促生参与度总体很高,课堂习惯培养得很好,但是希望增加集体朗读。陈斐老师在课堂风格营造上充分展现了个人特色和个人魅力。
孙建军老师:教学设计很精心,能够认真解读教学内容,值得学习,对教材的整合非常合理,课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好,基本功扎实,情景教学的运用对我们历史学科的教学也很有启发。
吴辰怡老师:陈斐老师上课有激情,语音语调非常流利顺畅。此外,从生活到课本再回归生活的课堂主线设计非常好,课堂指令非常明确。
3. 校领导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黄芸书记:陈斐老师的英语课上得非常有英语的味道。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课程资源整合中分,能做到基于书本、基于热点、基于身边,希望以后的课堂活动能够更好地结合学校已有的活动、选修课以及家长资源。此外,课堂上,学生的展示非常充分,形式多种多样,如个人、同桌、小组合作,而且对学生的角色扮演有所指导,因此活动效果水到渠成。除此之外,课堂对听说能力的挖掘非常充分,但是在读写能力的挖掘上还有待加强。
黄金松副校长:陈斐老师的课也是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的集体结晶,反应了七年级备课组团队教研到位。陈斐老师对教材运用到位,英语课堂常用指令也能提前渗透,提前为课堂做好了铺垫工作。在课堂上,陈老师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阅读与表达的能力,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注意创设情境,设置教学主线和任务;教态优雅,有自信,坦然而且亲切。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课堂上经历了两次讨论,在第二次讨论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够,希望教师能更多参与小组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评价,关注每个学生。其次,教师提问的对象要普及,尽量做到利用课堂提问帮助检测教学目标。再次,在课堂上利用同伴互助纠正效果将更好。最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自信的表达,让学生够能说自信流利的英语。
三、 教学反思
陈斐老师:谢谢各位老师和领导的肯定和建议。我的这节课师生配合比较好,课前我把指示语写在黑板一侧,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要使用,而且是在真实环境中使用。对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我也会及时给予鼓励。我个人觉得需要改进的也是第二个环节,要压缩第二环节的时间,给第三环节留充足的时间,以便学生有更多机会来练习。
2014.09.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