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新学期伊始,我们李亚男名师工作室成员就齐聚享读空间,开始了我们新的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流程(1)郭舒梦老师谈扬州观课感受(2)工作室成员分享智慧结晶(3)领衔人李亚男主任布置新学期任务。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大家都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
下面就这三个活动流程做简要介绍:
(1) 扬州阅读,写作公开课精彩视频回忆与分析
首先,郭老师给大家播放了精彩的上课视频,并且给我们作了分析。这三堂课来自扬州的三位优秀教师:张瑾,刘德安,常万里,三堂课都体现了一个核心价值观:回归常态教学,突破固有课堂模式,突出单元整体教学意识。
在阅读课中,主要讲述的是谭盾的音乐历程,带领学生享受一场异彩纷呈的音乐盛宴。课的设计体现出了“中西合并,古今交融”的思想。该课老师的设计意图很特别,他尊重学生的思想差异,同时不断复现文本,保证了交际的有效性,间接为语法教学做准备,教学具有整体性和联系性。本堂课给人最大的体悟就是“音乐无边际,文化无边界”。当文化和音乐元素相织交融于一堂课中,这样的课毫无疑问是成功地,具有大将风范的。该课给我们最大的启迪是,如今的英语课堂不是传统的语言教授,而是文化的渗透与穿插,孩子们所学的并不是死板的语言,而是一场音乐与文字的盛宴。
郭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又一节颇受赞赏的写作第二课时。该课的设计别出心裁,让我们都叹为观止。该课的主体思想是:一查,二评,三赏,四助,五练以及最后的总结。常万里老师认为,一篇好的文章有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好的结构,精炼的语言和充实的内容。常万里老师可以说为了这节课作了充分的铺垫与准备,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让我们更为惊叹。不知何时,英语的作文竟然如语文的文字一般精彩,具有诗情画意。学生语言的艺术性与精炼性与老师的教授是分不开的。当老师在赏析一篇文章时,一看文章结构清晰,二看内容完整,三看表达多样,四看改进方向。常老师的课堂设计思路清晰有条理,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以下附上一段学生的写作文章片断:
Both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think I am able to sing well because I have a gift for singing.
I began to learn my first song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when I was six years old. At that time, I found that singing was such an interesting thing. Up to now, I have learnt over two hundred songs. In my spare time, I often sing songs to others. Everyone is happy to be my listener because of my passion and confidence. Even though I can not be a professional singer, I still get a lot of fun from singing. Because of singing, my life becomes more colourful.
(2) 工作室成员智慧分享
就这三堂课,工作室成员分别谈了自己的感受。李主任认为这三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设计的精彩性,鼓励我们都要从中学,从中练。徐晓红老师认为,我们平时要不断丰富自己,注重自我的提升,要通过多方学习来提升自我。贺莉老师也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了体会。其他成员也分享了自己的智慧,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3) 李主任新学期就各成员的任务分配
9月下旬,陆源老师将就音标教学开展一堂全市公开课。10月李婷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11月曹彬冰老师就写作第二课时开展全市公开课。12月,李主任将进行一次主题讲座,题为“读写连动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本次活动的最后,李主任还提出了对我们的期待与鼓励。下周,李主任会邀请省常中的名师来给我们做一次主题讲座。我们相信,在新思维的带动下,在各种想法的碰撞下,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