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阳光明媚。4月30日下午,七八年级部分小记者代表及家长代表前往常外新校区参观。
今年9月,常外将正式搬迁至新北校区,为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新校区的建设情况,了解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学校特组织了此次活动。下午三点多从新堂路出发,约莫15分钟的路程便抵达了新校区,不远处已见沈亚东副校长站在新北校区校门口迎接大家的到来。为确保参观的安全,每个参观的学生和家长都戴上了学校一早为大家准备好的安全帽。沈校长先就摆放于校门口的全景图,简要的介绍了新校区的校址、交通情况以及主体建筑的功能定位。随后大家便在沈校长这位“资深导游”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实验楼、教学楼、食堂与体育馆综合体、宿舍楼、艺术楼和图书行政楼。沈校长尤其重点介绍了学校基于课程统整、学生发展而筹建的“四大中心”——科技中心、艺术中心、文化中心和语言中心。过程中,沈校长耐心的为各位学生与家长介绍各个设计的功能定位,并就大家随时提出的问题予以细致的解答。有位家长笑着说:“沈校长真是如数家珍。” 家长们纷纷表示新校建设充分体现了常外“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而孩子们更是对未来的常外充满期待。
时间流逝的很快,新校参观之旅伴随着夕阳的余辉圆满结束。
附:家长参观常外新校区意见反馈摘录
八14班家长谢建军:新校欧式造型很漂亮,布局也很合理,功能齐全。
八12班家长邓海峰:新校设计新颖,建筑风格有特点,能体现常外内涵、外放的性格。
八17班家长恽志萍:整个校区感觉很大,环境较好,楼道较宽敞,教室采光很好,各个细节都很周到,譬如用老校区的桌子、设备,虽然旧了点但很环保。
八2班家长夏洲:感觉学校为这个新校区建设倾注了很大的心思,为学生考虑的比较周全,不管是新校区的硬件设施还是软设施(文化积淀)都很不错,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他们的新校,愿他们在新校成长快乐!
七11班家长周凌云:通过这次对新校区的参观,对新校区有了一个全面的新的认识。新校区建筑人性化并富有创意,绿化面积较大,对于孩子的学习给予了不错的环境。
七6班家长许佩兰:新校环境优美、色彩亮丽、功能齐全、交通方便、建筑现代。
七2班家长吴丽萍:相对于老校区,新校区增加了许多现代化措施,整个校园的风格更趋于现代化、科技化,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平台,建筑设计也富有美感。
七7班家长吴小薇:环境设施配套齐全,关注细节,非常人性化。校舍设计颇具时代气息,与国际化接轨,相信我们的孩子在如此美丽的校园学习、生活一定会非常满意。
附:参观常外新校区家长、小记者感悟
地铁线上的新常外
在新北校区的北门,正在建设地铁1号线,地铁穿过学校体育场,新常外成了真正的地铁上的学校。
下了地铁,从北门进校,印入眼帘的便是行政楼,恢宏而高雅。延着行政楼左侧,是相互关联又独立的三排教学楼,每幢楼里坐着一个年级的同学,七年级,刚进校,可以看到外面的车辆行人,是否还有来接我们的爸爸妈妈;八年级,搬到了中间的一幢,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学的生活,蓄势待发。九年级,到了冲刺的时候,需要安静需要更多的休息学习时间,安排在离食堂、宿舍、体育场最近的一幢。
没错,食堂和室内体育场离九年级楼最近。一到三楼的食堂,以及上面多功能体育场,都是全天候开放,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来锻炼学习了。再往里一些,便是学生宿舍,一至五楼,那该能容下多少同学啊,连我们没住过校的学生也想来试试了。
出了宿舍散散步,便到了音乐广场,沉下式音乐广场,音效怎样呢?似乎可以看到喷泉广场上喷泉随着音乐起舞。
地铁,带给我们新的方式新的生命力。我想,新常外,也会以更新的方式更新的教育理念,培育一代一代更新的人才。
八(10)王泽仁爸爸 王新
2015年5月2日
新学期 新校区 新征程
早在儿子读初中之前,就听说常外一年后会搬到新的校区,但是对于新校区的具体位置了解甚少,也一直未能有机会去现场感受。幸运的是,4月30日下午,学校让我作为家长代表和孩子一起到常外新校区参观,和我们一起参观的还有七年级其他班级及八年级的学生和家长代表。
我们一行五六十人乘着大巴来到了常外的新校区,沈亚东副校长早就在校门口迎接我们了。结合鸟瞰图,沈校长给我们进行了新校区的整体介绍,通过沈校长熟练的介绍,大家对于新校区的设计理念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沈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戴着安全帽开启了常外新校区的参观之旅。整个校区的校舍建设富有时代气息,设计理念与国际化接轨,颇有气势的简欧风格建筑彰显出了学校的气质。无论是图书行政大楼还是食堂与体育馆的综合大楼,抑或是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宿舍楼,无一不体现着学校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细节的关注。科技中心、艺术中心、文化中心和语言中心的四大中心课程体系的创生发展更是体现出了学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长远思考。更让人感动的是,沈校长多次提到,要将常外很多的花草树木移植到新的校区,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曾经的校园,保留对于老校区的回忆。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处处体现着对于学生成长的生命关怀。
最后,家长代表们也提出了比较关心的工程建设进度、装修、交通等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学校早就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和思考,待沈校长逐一回答之后,家长们之前的疑虑也都得到了一一化解。
新学期很快就会到来,相信孩子们在美丽的新校区一定能感受到新校区的国际化,也一定能感受到现代化的学习条件的来之不易,必定能更进一步珍惜现在,好好学习,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力量。
七(7)班 蒋清宇家长
常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观后感
七11班 陈昕昊 家长
今天受学校邀请和孩子一起参观了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新校区,之前对孩子们将搬近新校区在心里还是有很大的顾虑的。新环境是不是能让孩子适应,新环境会不会对孩子和老师的身体有什么影响?通过这次的参观着实把我心里的顾虑都给打消了。
来到新校区,虽然还没有完工,但是一幢幢的大楼已全部映入了眼帘。常外新校区以四大中心——即文化中心、艺术中心、科技中心、语言中心为基础,采用整体设计理念,将四大中心与校园有机融合一体,创造出主次分明,虚实结合,富有韵律的校园空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艺术中心-艺术楼,艺术楼集艺术技能学习、视听体验、艺术特色课程学习、艺术社团活动为一体的艺术活动中心。艺术楼位于图书行政大楼后方,共有五层,两楼之间由下沉音乐广场作为连接,其中包括钢琴坊、民乐坊、弦乐坊、谱曲以及纤维艺术社、烙画、陶艺、国画等社团活动室以及数字化美术室。常外的学子们在这里可以聆听美妙的音乐,演奏优雅的乐曲,或者泼墨作画或者笔走龙蛇,培养对艺术的感悟,提高艺术的素养,享受艺术的熏陶,全方面培养常外学子,使每一个常外学子都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
能打消我们顾虑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绿化,新校区绿地率:46%,总绿地面积47140平方米(全校区占地103291平米)。
学校沈校长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北门入口为榉树大道和阳光大草坪,自然、开阔,突显主入口大气、简洁的欧式风情效果,树种以榉树为主。南门入口设计结合艺术楼与学校次入口考虑,同样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中间草坪与两侧高低错落的香柚树阵,像自然的琴键演奏的绿色乐曲,迎接四方宾客与同学。树种以香柚为主。横贯教学楼南侧和纵贯图书楼边上南北的林荫氧吧设计以考虑师生的对话为出发点,采用“疏林草地”为设计元素,点缀师生活动、学习的情景场所……,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乐趣,且利用草坪边缘设置供师生休息、交流的坐凳。
这个区域是连接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的重要景观廊道,设计时以广场、树阵的形式布局,以满足师生各个时段所需,同时利用树阵形成若干空间的休闲、学习、交流的景观空间,且利用绿化带空间设置的宣传栏。树种以香樟、紫薇为主。
教学楼南侧宿舍楼北侧的校区水榭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主题,结合现状水系种植睡莲等水生植物,围绕荷花池布置休憩平台、景观栈桥、休闲廊架为师生提供一个亲水、赏荷、观鱼的交流空间,同时移植外国语学校原有水榭的记忆。周边树种以海棠为主。三幢教学楼的两个中庭考虑其位于教学楼内庭,是师生上下课短暂交流的空间,设计以展示自然科学文化与营造交流学习场所为出发点,北侧中庭采用规则式的布局结构,于内庭东西向入口处设置休闲广场,中间区域结合休闲广场地刻世界地图与自然科学名人,树种以桂花为主;南侧中庭采用自然式的布局结构,营造一个曲径通幽的绿色内庭,通过弧形文化墙与雕塑展示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同时结合绿地边缘设置休闲坐凳,树种以茶花为主。
为了保留外国语老校区的记忆,老校区中香樟等名贵、稀有树种均移植新校区。
这样的一个美丽的新校区让孩子们向往,让家长们放心!
常州外国语新校区的参观感想
七15班 朱怡宁家长
30号下午,一群人走进了外国语的新校区,让本是安静的校园增添了许多生趣,叽叽喳喳的学生们对新校区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对新校区有很多的好奇,这看看那里摸摸的。
沈校长从摆放在新校区门口的巨幅全景图,简单的给学生及家长简单的介绍新校区的校址、交通情况以及建筑的功能定位。通过沈校长的简单的介绍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新校区,让人有了一种定位的感觉,让外国语的新校区不在有那么陌生的感觉,逐渐的熟悉的气息不断走进。
随后大家便在沈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实验楼、教学楼、食堂与体育馆综合体、宿舍楼、艺术楼和图书行政楼。个人感觉新校区的建设更加的人性化,很喜欢。我想孩子们也会很喜欢他们的新校区,在新校区那么好的学习环境下,孩子们可以更加舒适的学习的,更加愉快的学习。
新校区,新希望,新征程
从新堂北路,到辽河路,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转变。七年级的时候,那仿佛离我们很遥远;八年级的时候,那仿佛已来到我们身边;而今天,想象已久,期盼已久的新校区,就真的站在我的眼前!
新校区,有着“新潮”的建筑。教学楼,体育馆,宿舍楼……不同的建筑,不同的风姿,令人目不暇接。外型奇特,而不失规整;色彩朴素,却透出华丽。走在校园里,走在长廊中,走在每一个角角落落,每一处,每一丝,每一毫,都透着精致与典雅。记得主教学楼上,每一层都以一种颜色的色块来区分。沈校长说,这样的设计既能富有图案美和色彩美,每一种颜色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寄托着对学校,对师生的殷切希望。
新校区,有着精致的细节。在新校区,每一处楼梯的扶手,都绝对符合安全要求,达到1.2米的高度。每当走在楼梯上,心里总会不由自主的觉得更踏实了些。学校花费大量资金,为学校建造了特制镁铝锰合金板天花板,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天花板的坚实程度。同时,又用玻璃板斜插连接,这样既保持了实用,美观等特点,更让整个室内光线更为充沛。学生宿舍里,有一个细节尤为引起了我的注意。校方设计决定,将洗手池与坐便器用一道门隔开,这样,洗手间的使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为住宿的同学提供了方便。新校区还拥有多元一体的室内体育场馆,配备着与国际比赛接轨的灯光,保证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学校更着力培养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新校区内设立了22间琴房,更有一个配置先进的合唱训练室,让同学们在优雅的环境下,陶冶情操,提升自我。我想,在这样的新校区里,校园生活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沈校长在向我们介绍时,曾多次提到“继承”这一词。何为继承?学校教学楼内,有大量空间“留白”。如何利用,如何装饰这类问题,学校放手,让学生自行提议、设计并建设。这样一届一届传承下去,常外新校区这个大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充实,越来越美好。
新校区,新特色,新梦想。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梦,初中梦,中国梦,在新校区这片沃土,踏上新的征程。
八(8)班 孙浩峰WF15106
过去·未来·亦舍亦得
老校,还未曾离开,却也追忆;新校,仅是一面之缘,却也憧憬。
在这个惬意的午后,我们一行人在沈校长的带领下,来到新校。这是一个宛如大学学府一般的地方,宽阔而舒适,阳光洒在砖红色的大楼上,显得更富有学院气息与书香气息,也颇具魅力。
跟着沈校长的脚步,我们漫步新校。暂且先不说那现代化的教室、实验室,也不去说那文艺且斑斓的艺术楼和宽敞的宿舍,我仅仅是想说说那条还未建好的林荫道。沈校长说,学校将会把老校的香樟树移来,栽在林荫道的两旁,还会再栽上一排银杏树,使这条林荫道更加的阴凉惬意。我仿佛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九年级学生的我们,结束了一上午的繁忙课业,吃过午饭,与同伴走在这条道上。斑驳而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洒在我们身上,而我们,一边谈天说地,一边追忆老校,不时还能捡起地上飘落的香樟叶和银杏叶,轻轻地闻一闻,鼻腔便充满了落叶、泥土的清新味道,这也是生命的味道。到那时,我定是又充满了动力,又有力量去面对下午的课程,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不负青丝,不负韶华。
坦白来说,我确是舍不得那伴我度过两年光阴的老校,舍不得那承载着十几届学生的欢乐、悲伤、困惑、成长的老校,可是,生活有舍有得,舍便是得,我理应去迎接崭新的校区,迎接崭新的生活,永远怀着一颗年轻且跳动的心,以梦为马,驰骋在青春的战场。
不禁又向往起未来的生活了。
八(5)班 苏欣怡
WF14037
蜕变中的传承
常外,是我心中最美的校园。白梅吐艳,紫藤竞放,杨柳垂下翠眉,雪松傲然伫立。这一切,让新堂北路13号充满生机,溢满书韵,也让初来乍到的我们为之着迷。
如今,校园要搬迁了。我原与同学们一样,唯恐那常外独有的神韵就此消逝,于是,满怀憧憬的光顾了新校区。
不远处,只见那简欧风格的建筑群,不觉来了兴趣。这座坐落于辽河路畔的校园,竟是如此的现代化!
首先,是正对大门的图书行政楼,7层高度,也是校园第一高楼。这里是任我们畅游的书海。可惜还在装修,只能窥豹一斑。向东,是两座实验楼。楼内的光亮与洁白,让科学之境变得神圣。一楼是化学实验室,二楼是生物实验室和机房,三楼是物理实验室,还有四个创新实验室。这是常外人无尽探索、尽显智慧的地方。空白的墙,似乎也在等待我们抹上绚烂的一笔。西面,是三幢五层教学楼。咖啡色的外墙体略显沉郁,但走进的却是一个个窗明几净的空间。黑板、LED投影和电脑融为一体,让教学更方便,让学习更轻松。教室门设计成两扇向外推开的防盗门,这样的设计方便逃生,是对学生安全的最大保障。校园内陈设颇多:室内篮球场、食堂体育楼、体育场、艺术楼、宿舍楼、露天音乐舞台,还有千人剧场,各具风格。
沈校长说,老校区的许多植物都将移植过来。我想,这,便是一种传承。也期待着,紫藤再放之时,雪松犹立,而常外,也将辉煌下去。
机车轰鸣,精铁作响。常外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学子们,你们准备好留下足迹了吗?
七(5)班 叶明康WF15037
迎接蝶变,等待新生
五月的脚步匆匆临近,夏日的暖意似乎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心头。我作为小记者的一员,很荣幸的被选中去参加新校区的参观活动。
汽车缓缓的停在了辽河路,我们欢呼雀跃的跑下了车,对新校区看个不停,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好奇。这就是我们的学校啊!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旁边钢筋林立、还未来得及浇筑混凝土的大门昭示着这里的卓越与不凡。我们快步跑了进去,戴上安全帽,便急匆匆地掏出各自的手机、照相机“啪啪啪啪”拍出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校园。
沈亚东副校长走了出来,指着设计图向我们介绍新校区的布局与走向,同学们听得十分专心,还做着细致的笔记。接着,沈校长就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校园。他介绍的十分全面,甚至连当时学校与设计师的分歧都没有放过。我望着身边风格迥异、却又都简约大方、十分“养眼”的建筑,由衷的开心。尤其是在校长提到,会把老校区的花草树木移植过去时,全场都沸腾了,在常外,那些花草树木的魅力,都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人心里,几乎所有人心中,都有那么一分两分对这些植物的奇特感情。同学们也没闲着,频频向沈校长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些许疑问。沈校长也都耐心地一一作答。
九月,这必定是所有常外人期待的日子。我们的母校——常外,将在辽河路迎接蝶变、迎来新生!
七(6)班 朱煜WF15042
新起点,新征程
起风了,工地上仍有些灰蒙蒙的,然而透过它,我却看到了绿色,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对于新校区,我久闻其名而尚未某其面。直至今天下午,它的面容才真切的展现在我的面前。
这是我与它的第一次见面,它像是一个朴实而透着气质的人,即使还未有华丽的装饰,却无处不透露出高雅的内在。当站在它面前之时,就算还有尚未拆除的脚手架,就算还有尚未成型的池塘,但它现代化的气息,前卫的设计以及独特的气质,已经让我为其感到惊叹和骄傲。
一进学校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最高建筑——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艺体楼,食堂与体育馆,一幢幢建筑接连拔地而起,它们有的泾渭分明,每一层有每一层独特的色彩,每一层有每一层不一样的活力;有的富有现代气息,设计巧夺天工,让人拍案叫绝;有的宽敞明亮,能让人体会到每天不同时刻的阳光;有的则充满朝气,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在建筑楼之间,池塘,音乐台,小径巧妙地穿插其中,将来的旁道边将栽满承载着过往记忆的老樟树,在教学楼之间,桂花,茶花等美丽的植株,将年年岁岁为我们带来别样的芳香与感悟。教学楼旁的跑道初具雏形,我相信高大的看台必定会记录下我们为青春的呐喊。
明年的九月份,是我们搬进新校区,也是我们升至毕业班的时刻,即使生活节奏加快,学业有所加重,但我相信,在这个新的起点,我们的青春不输。
新起点,新征程,我回头一望,看见了一个无数梦想放飞的地方。
八(5)班 程若WF15091
常外,不曾变过
阳光的四月,正值节前。我们常外小记者团跟随着沈亚东副校长一行,与各位七、八年级家长,走进常外新校区,触碰常外的未来。
常外新校区位于通江路西侧,辽河路南侧,千岛湖路北侧,西邻天合国际学校。在前往新校区的路上,我们注意到了离校门不足100米的BRT站台、公交站台和建设中的地铁站。看来,方便、快捷的交通是常外新校区的代名词之一。
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醒目气派的行政图书楼。沈亚东副校长站在校区效果图前细致地为我们讲解着。他告诉我们,常外新校区由著名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与天合国际学校为一整体。整个校园采用简欧设计,建筑造型别致,有四大特色中心:文化中心、艺术中心、科技中心和语言中心。
参观过程中,沈校长向我们展示了空旷的实验楼大厅,400米标准跑道和全市最大的体育看台。整座看台位于地铁一号线正上方,建成后将有2400个座位供学生观赛,这就意味着转入新校区的我们将告别“搬凳子看比赛”的运动会,听到这个消息的我们都兴奋不已。
接着,我们参观了三栋教学楼。与旧校区不同,新校区的教室将按年级分布。宽敞明亮的教室全按国家9乘7的标准建造,带有液晶电视的黑板,学生专属柜的配置,无不令人赞叹。
在整个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环保意识。整所学校均配备LED灯,所有涂料均为环保无毒涂料。在安全方面的考虑更是细致入微:随处可见的防火卷帘门,四通八达的逃生楼梯,高1.2米的楼梯扶手,甚至连教室的门都设计成方便逃生的向外推开式。
这让我想到现在的常外,这个温暖、美丽的校园,不也处处关怀着学生的安全么?那一条条温馨的标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设计,与新校区又有何区别呢?
固然,新校区做得更好,却也能处处找到常外旧校区的影子。校园中心的景观池塘,将修建有着浓厚江南气息的木栈道。旧小区的紫藤、桂花、丁香、海棠等植物都将被移植,就连那条东大道,也将以香樟加银杏的方式完美重现在新校区。
原来常外,从不曾变过。即使离开故土,来到新的家园,她的办校宗旨,她的教育理念,都不曾变,也不会变。
阳光的四月,离“搬家”还有寥寥数月。我们走进新校区,触碰我们的未来。
八(13)班 苗丹怡WF15130
感恩过去,拥抱未来
八(6) 任慧雯妈妈
常外将在2015年9月搬迁至新北校区,七八年级的常外学子们也会去那里继续完成初中的学习生活,辞旧迎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从老校区到新校区的顺利过渡,让更多的同学、家长了解到新校区的建设情况,了解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学校邀请了家长代表和小记者代表前往新校区参观,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提前一睹新校区风采。
走进学校大门,学校的幢幢大楼便映入眼帘,虽然部分场地还在施工,但整体建筑已全部竣工。沈校长先为大家介绍了学校的整体设计,之后带领大家实地参观了实验楼、教学楼、食堂与体育馆综合体、宿舍楼、艺术楼和图书行政楼,每到一处大家都感觉到设计的先进,建筑的考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里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新校区的绿化大部分是将常外老校区的绿化移植过来,这将会带来常外师生的一些记忆,新旧交织,如梦如幻。可以想象同学们在绿荫下结伴行走的欢畅,可以想象同学们在花香中刻苦读书的勤奋,春夏秋冬,风情万种!
常外旧校区,留给孩子们多少欢笑,多少希望,记忆刻骨铭心。常外新校区将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惊喜,多少收获,梦想展翅飞翔。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让我们感谢常外旧校区,张开双臂拥抱常外新校区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