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周四上午第三节课,数学组刘佳老师在八(7)班开设了一堂题为《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数学课,校领导和八年级数学组老师共同参与了听评课。
以下是本节课教学设计、评课记录和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
教材分析:研究“相似图形”是研究“全等图形”的继续和深化。全等图形是特殊的相似图形。联系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的方法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从全等到相似,在认识上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图形的相似”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后面将要学习的三角函数的概念、解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以相似图形的性质为基础,“图形的相似”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本在对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研究中,突出了类比思想,体现在与全等的情况类比,运用类比的方法获得新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探索问题时,寻求探索方向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由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结论之后展开的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猜想——推理”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重点是定理的探索和应用,难点是定理的应用。
2. 教学过程
环节一:猜想、操作、证明。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它们的区别在于全等三角形是各边对应相等,而相似三角形只需各边对应成比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SAS、ASA、AAS、SSS、HL,通过类比得出三种猜想,即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三角形相似。本节课主要研究两角相等的情况,先让学生通过度量,利用定义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再进行证明,得出结论,层次上从合情推理上升到演绎推理。
环节二:知识的应用。例1是定理的简单运用,目的是巩固定理和符号语言的书写。其次对“A”型和“X”型等基本类型进行讨论,添加一个条件使得三角形相似。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基本图形,提高识图能力,同时也对所学定理进行巩固。例2是基本图形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母子型,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图中有哪些角相等;2、证明△ABD∽△CBA;3、有同学得出AD²=BD·CD,这一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由等积式转化成比例式,再寻找相似三角形。例3是书本中的例题,将几种基本图形综合在一起,锻炼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环节三: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探索得到的定理和所有基本图形。
二、 评课记录
1. 听课老师及校领导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陆兆清老师:当两角相等的判定定理出现时可归纳所有学过的判定,帮助学生巩固。在细节方面,例2第三问中出现的结论是乘积形式,引导学生从乘积形式转化成比例形式后要细致帮助学生找到相似的两个三角形,比例式可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有时两种都可以,有时只能横着看或竖着看。
陈伟老师:相似这一章概念多、结论多、基本图形多,对学生的思维层次有较大提高。我们在集体备课时指出这一章要注意引导学生识别和辨别基本图形,在教学上要慢,稳扎稳打,教学内容不求多,挖掘变化,不断升华。这节课课堂设计意图到位,例题展开合理,难题注意分解,帮助学生找到熟悉的基本图形。
于正虎主任:学生状态比较疲劳,个别学生有游离的状态,精神状态不是特别好。教师的音量可以再提高些,通过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由于使用PPT,教师活动空间受到限制,可适当走到学生中来,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同时也提醒精神状态不佳的同学,可以增加小组讨论活动,预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
莫自贝主任:男生参与度比较高,女生参与不够,可能存在分化。语音语调变化较少,可以增加变化,富有激情,调动学生的情绪。
张榕书记:语言、教态、节奏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压迫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建议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角落里的学生。
欧云主任: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授课风格,老师语言平易近人,和学生有很好的沟通,大部分思维能跟得上,整节课的节奏比较紧凑,可能对于思维较慢的学生课后还要多一些帮助。
朱田主任:本节课逻辑清楚,层次分明,例题的选择由浅入深,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可优化的地方:1、更加提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总结、内化效果更好。学生的动态生成要抓住,深入讨论研讨。2、例题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有所区别。
黄芸校长:不同学科间的听评课,可以从不同的维度给出评价。大体来说,评课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1、教师的个人素养;2、教学设计;3、学生课堂参与度。文科注重的是文化的浸润、文化价值的提升,理科注重的是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教师素养方面,教师课堂语言严谨,体现出学科特点,音量可以略微提高。教学设计方面,知识层面学生基本掌握,发言的学生证明能力强,表述科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现并不多,可以通过合作来体现。课堂参与度方面,学生专注度好,思维活跃。
曹慧校长:课堂45分钟是创造性的45分钟。每一位教师要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我对这节课整体持肯定态度。教师有亲和力,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学生边思考边书写,手脑并用,参与度高。教学内容实,第一凸显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目标明确;第二凸显对于数学方法的掌握与渗透,让学生联系旧知获得新知;第三,问题与例题的设计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展开丰富,富有变化,问题的设计有梯度,开放性强,最后的例题体现了知识点的综合和方法的综合,思维量大。建议:1、增加方法的探究,充分放开,探究不仅体现在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上,也体现在探究活动上;2、体现难点的化解,如何找目标三角形要展开。
三、教学反思
感谢各位老师和领导的肯定和建议,本节课整体上思路清晰,基于标准展开教学,例题和问题的设计也是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确定,学生参与度高,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今后还需要在细节上多琢磨,充分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总结提炼方法,也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