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堂北路到辽河路,我们依旧是活跃而负责任的常外人。
——题记
“初一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初二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初三的时候知道自己知道。”这是许多初中生的真实写照。初三的学习是艰苦而漫长的,我们作为下一届的初三,自然有些压力与疑惑。为此,学校为我们准备了15届对话16届的学长访谈,让我们有充足的准备,以最佳状态面对未来。
与我们面对面的学长学姐,都来自省常中,十分优秀的他们,毫不保留地将他们珍贵的学习方法与我们分享。
第一位学姐与我们分享的是语政史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在于积累和知识点的熟悉,政史还要注重手速。她还告诉我们,在她眼中,每一门课都是主课,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学姐诙谐幽默的话语,引得众人一阵大笑,频频鼓掌。接下来,是一位理科学霸的发言,她认为学好数学,关键在于三点,一是要学会举一反三,总结方法;二是要课堂上注重听讲,认真思考,用一个小本子,记录课堂上的疑难;三是要注重整理笔记与错题,最好同一类型的题目放在一起。学姐清晰且有条理的话语,令我们受益匪浅。另一位学长提到九年级的新科目——化学,他说,学好化学,关键在于基础知识的熟悉,因为一切题目都是从基础知识上延伸出来的。他还提到,初三的关键是要挤时间,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是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可以为明天的学习先做准备,如先完成导学或巩固上可以做的题目,这样就一举两得。这个观点,想必大家都很赞同。
有一位来自省中自主招生的学姐提到了我们注意的住宿与时间协调问题,她说,一般不会有作业写不完的情况,因为我是住宿生,这个话仿佛让我吃了定心丸一般。同时她还与我们分享了她的作息安排,很有借鉴价值。下一个环节便是答疑解惑,与学长近距离交谈。我们提出的问题与学长机智的回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场景再现:学姐:体育中考不用担心,跑八百米多练练…… 同学男:我不跑八百米。老师一边走一边说:这是最真实的访谈,没有编排,没有媒体,学长们也掏心掏肺地谈……笑声与鼓掌声融合在一起,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这次访谈,真是收获颇丰。用三个“自”来总结:自学·自觉·自乐。说白了,就是自己学习,针对自己薄弱的学科,对症下药。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只有自己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抓住自己的漏洞,巩固薄弱点,多做错题,上课认真听,下课认真复习,完成作业。听了学姐的分享,我也发现自己在较薄弱的学科上花的时间和功夫还不多。同样,我不太擅长数学。所以也一定要多花些时间。要看准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身为寄宿生,家长不在身边,没有督促,只能靠自己自觉,无论是作业,还是听课,有了这份自觉,我们会完成的更好。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各种挫折困难,如何面对它,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找准自己的方向点,继续奋勇拼搏。关键是要保持一种阳光的心态,去积极面对。我向来惧怕考试,考前也会很焦虑。其实,学姐和妈妈的话都一样——尽力而为。不松懈也不太过紧张,以平常心对待,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为自己留下遗憾。当然,还要投身于活动中,感受活动的精彩,你会感到无比快乐。学姐说的对,该玩的时候就玩,又何必压抑呢?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学习之路上有了学长们的指导,我也重新正视了未来的一年。愿我们与常外,载着梦想,一同前行,再创辉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