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招生动态>>校友漫谈>>文章内容
常外情结(2006届毕业生 谢家晔 北大本科、卡耐基梅隆硕士,现微软工作)
 
发布时间:2016-05-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2006届毕业生 谢家晔

 

2006届毕业生 谢家晔 北大本科、卡耐基梅隆硕士,现微软工作

离开常外整整十年了。这十年里,有在求学求职路上的人生挑战,也有出国搬家换城市的生活挑战。偶然想起十年前的自己,尽管这十年来我成长、成熟了很多,但从常外走出的那个我与现在的我区别并不大,不少我所珍视的素质与能力都是在那时就已锻炼形成了的。这要从当年常外教学楼的墙上和作业本上都印着的三句话说起: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是常外把我从一个懵懂恋家、一两天见不到爸爸妈妈就会哭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小大人。对刚入学时的我来说,集体宿舍的生活简直不能忍受,我怎么也想不通每天起早打扫房间、按时集合早锻炼完才能吃早饭的生活怎么才能熬过三年。但两三个月后,我就适应了这种生活,开始享受和小伙伴们朝夕相处的日子,也学会了自律自制、规律生活。后来,我在北京上大学住宿舍、到美国和朋友合租上学、独自搬到陌生的城市工作,渐渐地越来越能独当一面,给自己布置了一个温暖的小窝,自理生活并享受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常外给我的好的开端。

初中是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常外提供给了我一个极好的环境。班里的同学大多都是学习优秀、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所以当不少同龄的孩子们在攀比父母提供的吃穿用度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大都只以自己努力获得的成绩为荣,而对父母的财富和权力讳莫如深。 对于孩子来说,“不论父母提供的条件如何,我自己都要努力”这样的觉悟是很难单凭家庭教育实现的,而常外在如此重要的人生阶段给了我一个如此纯粹的环境,我将一生都心怀感激。

至于学习,常外给我的影响更是深远。我在常外结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讲课时思维清晰,辅导时因材施教。我在常外也获得了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的机会,对我感兴趣的学科都有深入钻研的机会,也有一批优秀的同学和我相互交流,在竞争中共同进步。也许有些学科的具体知识对高考过后不选择相关专业的学生来看并没有实际的用途,但掌握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无论在学校里还是社会上都是一门可贵的能力。初中是开设许多新学科的阶段,而常外在这时为我提供了恰当的平台和资源,让我的兴趣和能力得到开发,这也是我的幸运。

我的人生也还未定型,我并不敢以优秀毕业生自诩,只是我过去十年的人生路走得还算顺利,而这是时时刻刻受着常外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我对母校的感激无法言喻,唯愿母校不忘初心,桃李满天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外国语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55号    电话:(0519)855578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