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招生动态>>校友漫谈>>文章内容
回忆常外(2009届毕业生 陶依婷 现就读华东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16-05-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2009届毕业生 陶依婷

2009届毕业生 陶依婷 就读华东师范大学

 

作为一个今年六月就要毕业的老学生,也算是读过16年书的人了,可是每次回想起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依然是我的初中阶段,也就是在常外度过的三年。

记得小升初的成绩勉勉强强刚刚达到了外国语的分数线,所以刚进初一那会儿其实我挺自卑的,小学的时候并不怎么一心扎在学习上,可是第一次经历全市的竞争我才知道,原来只有成绩才是真正握在自己手里的兵器。我一度开始怀疑从小就热衷的那些班级活动、团干建设是不是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然而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庆幸当年进入的是常外,它对各种活动的推崇,对除了学习以外的能力的赞赏,是这些让我没有真的抛弃那些我至今都引以为豪的特质。

然而尽管是这样,常外在学习上对我的帮助却是更大的。初一结束的那一年我考上了教改班,进入了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集体。在我心目中,比我先进入教改班的那群同学们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在理科和各项竞赛上。我曾经以为教改班的气氛会很压抑,因为所有人都是学霸,所有人都是天才,像我这样资质平平的人是没有活路的。然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那些有着无比天才头脑的同学反而是所有人的开心果,那些学习最用功、最勤奋的,也是最愿意真诚的为其他人提供帮助的好伙伴。而老师们,也完全不像我想象的那样严厉凶悍,反而上课的内容在逻辑清晰之余,轻松生动,形式多样,非常易于接受和理解。在常外遇到的两位数学老师黄金松老师和于芸老师,让我这个骨子里偏文科的人对数学都产生了兴趣,甚至不再惧怕抓耳挠腮的面对复杂的题目,而是开始享受攻克数学难题的成就感。我清楚地记得那时,黄金松老师总是喜欢让大家为一道题目想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式,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留一道比较难的题目让大家思考,隔一周再一起讨论。数学本就是锻炼人们思维方式的学科,也许对于考试,考纲内的一个题目、一个解题思路就完全够了,可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只会是考试的机器。我至今感谢那时接受的训练,让我学会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放宽自己的眼界,有时候另辟蹊径,反而事半功倍。我的英语老师曹志娟老师让我直到现在依然在使用她教过的俚语,她的教学水平和纯正的英语口音,在我整个学习生涯中都没有再遇到过可以超越她的老师。那时候,曹老师曾经开玩笑的说,你们要是认真消化我教给你们的东西,等上了高中哪怕一年不听课都不会落下课程。就像是一句谶语一般,我在高一那年运气很不好的遇到了一个教学水平很差的英语老师,然而初中英语的底子却让我的英语科目直到换老师也没有落下分毫。我的化学老师华正洲老师总是用和我们开玩笑一般的口气传授知识,可是这些知识却也像可以开玩笑的老朋友一样,更加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正是在这些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才能在中考的时候以自己都想不到的高分进入省中。

一个学校对人的改变,当然不仅仅在于学习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和改变。常外是一所永远包容学生,包容年轻的冲动的学校,在这里允许犯错,但也教会年轻的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常外更是一所永远鼓励梦想的学校,我曾经也像很多人一样,觉得读书是一种负担,是家庭对我的要求,是我这个年龄段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是在这里,我学会了读书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将来。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永远自豪自己曾是常外的一员,并且我也将永远都是常外的一员。衷心的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常外这个大家庭里健康的成长,两耳要闻窗外事,更要懂得分辨是非;专心阅读圣贤书,学会了书里的知识,也要学会圣贤的做人。树欲静而风不止,然而疾风知劲草,希望你们都能沉下心来,坚持自己的初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外国语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55号    电话:(0519)855578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