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组织了第五期“老班有约”主题沙龙活动,全市班主任以“共创成长路”为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有幸和名班主任赵敏芝老师参与了这次活动。
首先,我们观摩了田家炳初级中学张抗抗老师的共创课《减肥面面观》。一开始,张老师就以热身活动把学生上课的愉悦情绪调动了起来。简短的健身操,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自然导入本课的主题。动一动之后,张老师开展了有奖竞猜的小游戏。学生通过猜测不同年代的代表人物,总结出审美标准随着时代改变会发生变化。张老师又通过提问学生自己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感悟到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小组活动环节,张老师创设了两个关于减肥困扰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为从减肥的利弊两方面为主人公出谋划策。自由讨论十分钟后,由每组组长简要汇报。既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又有精彩的个人展示,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的最后,由学生自行总结收获,感悟,并将反思内容写在成长拼图上。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向灌输的部分只占很少比重,每个活动均已学生亲身参加,体验,思考,与老师及同学产生互动继而或称学习成果为主,充分体现了青少年正面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并鼓励学生把课程中学到的体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提升学生的正面能力,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
观摩课结束后,由“共创成长路”首席研究者、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石丹理教授做讲座,和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培育青少年的问题。为了推动青少年全人和正面的发展,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赞助四亿港元,与研究小组,社会福利署及教育局协办“共创成长路”,发展包含了15个青少年正面成长构念的社会计划。石教授指出,德育教育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德育发展需要基础。二、德育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技巧与能力,比如说不和拒绝的技巧。三、德育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明辨喜恶的人生态度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根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做出道德选择。四、要处理好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关系。其次,石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共创成长路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15个培育元素,如:促进社交能力,增强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关系,提升抗逆能力等。共创课既是一门课程,更是育人的课。
共创课更看重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感知,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理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作为一名志向成为优秀班主任的我,这次活动带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和震撼。初尝为人师滋味的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作为同样的生命体,教育活动是生命体之间的交流活动,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影响许多人的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的活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智力的成长,还有情感的浸润、意志的砥砺、人格的完善、心灵的圆满,进而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幸福。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全面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同时,更要超越技术型专业化背后的“知识传授”的观念,走向生命化教育,直面生命,关怀生命,提升生命质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