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老师让我们临摹雕刻“和福”二字,我首先在A4纸上打稿,尽量让自己的笔画转折处更加贴近小篆圆润的线条,接着在另一面将这两个字反着描一遍,并准备在石料上进一步描绘。但是,我一下笔,就不自觉滑了一下,线条太长,我只能将其磨掉重刻,没想到石料如此之滑。再下笔时我小心翼翼,终于完成了一笔,我长舒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开始了第二笔的绘制。如此反复,历经约二十分钟的全神贯注,我完成了在石料上的全部绘制。马上就要进行最重要的雕刻步骤了,我微微颤抖的手拿起刻刀,无名指抵住石块,一笔一划的雕刻起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两个手法有些稚嫩的字便跃然石上,我的内心也冉冉升腾起一缕缕自豪。精雕细琢,成就了端庄大气,古朴精致的字体,也培养了我的耐心,收敛了我的性格。
八(9)周子岩
古朴的篆刻教室,端庄大方的木质桌椅,整齐的笔墨纸砚,时间仿佛渐渐慢了下来。篆刻老师带领我们了解古代汉字的演变与篆刻技艺的兴衰历史。在了解古往今来篆刻的演变过程的同时,我们更能直观地窥见这背后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 实践开始了。每个人都发到了一块条石,望着眼前那一方温润平滑的玉石,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止不住的跃跃欲试。起刀、直冲、停刀、收尾,粉尘随着刀尖的宛转不断散出,又消散在风中。从一开始的踌躇紧张,到后来的愈发熟练、兴致盎然,通过一个上午的练习,逐渐掌握了篆刻的技巧。一笔一划,屏息凝神,刻刀就是创作的一支笔,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了精神上的闲适与满足。 八(9)庄越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作为一项风靡世界的比赛,在中国也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在这项活动中,大家要使用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解答出没有任何标准答案的题目。鼓励创新与想象的思想,开放且独特的题目,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与我完美契合。与全新的同伴精诚合作,经过一天半的准备,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思想价值的作品,这样的形式,不只是对头脑的挑战,还是一次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增进伙伴友谊的绝佳机会。让见面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的队友去进行合作,无疑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事情。伙伴之间必然会有摩擦与争吵,但是,友谊的力量一次次地发挥作用,最终一定会让每一位队员的能力得到最最充分的发挥。
八(18)时照东
“头脑奥林匹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没有标准答案,每个解题方法都是独特的。” 问与水有关的词语,我们不再拘泥于水珠、水蒸气,我们想到了生命、血液、波澜壮阔;用所给材料组成尽可能长的东西,我们会掰直回形针、拉断皮筋、将A4纸和纸杯撕成纸条。我们充分了解了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也将会以这种思维对待学习、生活。我们更学会了团队协作和编创。编一出8分钟的话剧,大家集思广益,发挥全身的幽默细胞,确定剧情。有人制作服装,有人用颜料画背景板,有人制作道具,还有人编写剧本、台词。所有人都分工到位、配合默契。
八(3)戴亦希
十字绣
轻倚窗台,望着穿梭于小巷中的人们,灿阳乍至,光辉洋洋洒洒的透过树叶,投在他们的脸上。回过头来,挥一挥衣袖,拂去心中最后一点烦躁与不安,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缓慢地挥动着手中的银针,针孔中穿引着赤色的丝线,阳光落在我们的脸颊上,将鬓发染成了金色。我仿佛回到了古街老巷,零星的自行车铃声夹杂着潺潺的流水回荡在耳边,野花香遍城满楼,坊街唱卖烧羊肉。当然,悦耳的歌声最吸引人们的围观,这是绣娘们招揽顾客的方式,色彩明艳的绣花布使绣坊增添了几分自然的气息,绣娘们灵巧纤细的手不急不慢的挥动着绣针,生趣盎然的图画跃然眼前。思绪飘飞之际,明眸一闪,又回到了眼前的绣布上,中华传承千年的技艺,终是被铭记至此,我们就像是文明的播洒者,在成长的道路上愈行愈远,绣布上的每一处针线,都是我对十字绣文化的认知,愿,蓝天之下,碧海之上,你我,铭记文化的传承!
八(10)班 金臻
“德言容功”是旧时女子妇德的标准。上至皇室宗亲,下至小家碧玉,无不擅女红者。如今,这项传统文化正在日渐消失。信息爆炸的、节奏加快,使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做一件艺术品。课程开始前,指导老师先给我们演示了一遍刺绣的过程。只见修长的手指迅速地将丝线穿孔、收针,又娴熟的穿上珠子,插针拉线。很快,一个小巧可爱的猫耳朵就绣好了。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不禁暗暗佩服,看老师这么娴熟的手法,想必在这上面注入了很多心血吧!轮到自己操作时,小小的绣花针却不听使唤,我笨拙的手指被针扎了好几下,有两次还出血了。不服输的我想着万事开头难,只要多练,肯定会成功。于是我练习得更加认真。到了下午,情况果然好转很多。速度渐渐加快,手法越来越熟练,绣面也越来越平整,充分证明了“熟能生巧”。
八(10)班 刘欢颜
快乐木工坊
教室中充满了木头的清香,各种精美的木头制品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我们从零学起,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并学会使用木工的各种工具,各种加工木材的方法,在动手制作时,教室里可是热火朝天!从一窍不通到渐渐熟练。一个孔明锁,一张小板凳,可以让我们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收获到巨大的成就感。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和团结协作,也增进了感情。“快乐木工坊”,名副其实。
八(2)班 石一洲
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之分,中国古代素来轻视工匠。借两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我萌生了为“工”平反的念头。如果说上一次的金工课程让我体会到了手工业者的辛劳,那么这一次的木工课程让我明白了手工业者的严谨。上至雄伟的皇家殿宇,下至寻常百姓家的一桌一椅,都离不开匠人们一毫一厘的丈量和一钉一铆的敲打。就连我们木工课堂上的一件小制作,也有一刀不慎全器尽毁的风险。更别说大师手下的作品,那可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所以说,工匠不易,令人敬佩!让我们向工匠精神致敬!
八7 秦天
玩转建筑模型
“建模嘛-无非就是建房子吗?”我这样想。不是那么简单!建筑讲究坚固实用、美观。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一个童话小屋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建模的乐趣,线画歪了,玻璃纸剪错了,房顶不见了……一个个问题让我们措手不及,下午的图纸制作更让一个个忙得焦头烂额,建模中比例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计算有错,那整个建筑模型就都毁了,为了算对,同学们也是相当的拼啊!插着指头的,列着算式的……哎,我的劳技课呀!
八(1)班刘姿含
在玩转建筑模型的课上,能欣赏了许多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通过李老师的讲解,我们也明白了关于建筑的理论和概念知识。最令我们喜爱的是搭一座梦幻小屋。几张卡纸,一把剪刀,一把裁纸刀,一副三角板,一圈双面胶,就是我们所有的工具,在图纸的指导下,我们一点一点努力着,在失败中改进,在挫折中成长。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努力着,即使有困难,有烦躁的心情,但是我们依然坚持下来,成功建造了自己的第一座小房子!这座小房子,或美或丑,但是在我们心目中承载我们心血与汗水的小房子永远是最好的!
八7殷凡钶
创意手工
走进“创意手工”课堂,干净整洁的教室、先进的电教设施、全套的手工装备无不使大家耳目一新、跃跃欲试。教室墙壁上贴的作品更是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在我们中间蔓延开来。从刚开始简单的剪纸到后来的刻纸,从以前的千篇一律到后来的精彩纷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地发掘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一张张绚丽的彩纸在我们手中转眼就变成了荷花、鸽子、童话人物······ 下午,我们又迈入了橡皮章的大门。曾经刻过的同学在那块小小的橡皮上大显身手,而初学的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刻出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图案。好不容易刻好啦!大家陆续到讲台上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泥,彩纸上印两个,本子上印两个······同学们仿佛都沉浸在满满的成就感中。我也不甘示弱,在自己的剪纸作品上印上了刚刻好的橡皮章。一张张剪纸、一枚枚印章就像是一串足迹,记录着我们这一天在创意手工课程上的点点滴滴,也就在这短短的七个小时中,我体会到动手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期待明天更精彩的课程!
八(9)班 张路遥
我们先学习了剪纸。教室里只剩下刀尖划过纸张的轻响,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的盯着手中的制作,一方小小的彩纸,翻出了无数花样:童话人物、贺卡、昆虫……我们配合默契,共同完成作品,看着普通的材质在手中绽放,大家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接下来的刻橡皮章环节,同学们大展身手。一刀刻错,便会影响整个章。大家都精益求精,不敢有一点马虎,虽然精致的细节刻起来麻烦又枯燥,可想到成品图案的精美,我们又干尽十足。今天的课程既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也培养我的耐心,让我体会到了努力后成功的自豪感!
八7方家琪
茶艺
绿茶、红茶、乌龙茶。。。一个个小巧的陶瓷杯,氤氲着茶水,不满,不少,刚刚好。淡淡的一片墨绿,浮在水面上,随波摇动,卷曲的叶片随着温度的增加,慢慢舒缓,展开,接着又缓缓下沉,旋转,摇曳,最后,一切尘埃落定。老师说茶时,总是笑着,好像茶能带给她许多乐趣。她教我们什么是茶,如何沏茶,又如何品茶? “苦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好茶总是先涩后香,人生总是甘苦交叠,关键要一一尝过、细细品味、时时咀嚼、慢慢感悟。有时最苦涩时正是芳香将至,最甘甜时却又苦涩暗藏。。。。。。”这是老师告诉我们的,她总觉得,人生仿佛也如淡淡的茶香,留下的是一种回味无穷。杯中的茶叶,有沉有浮,但都是在尽情绽放。沉沉浮浮的历程,并不全身犹犹豫豫。沉下的是过去的幽怨,浮起的是明天的希望。在沉浮中,变得韵味悠长。愿我能用们用茶香洗梦,把梦洗亮,用茶香静心,把心清明。用一杯清淡的茶,品味人生际遇。用一颗平常的心,穿越万千世界。
八(18)班 盛 丹 露
“一片茶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茶,是水之清香,水之底蕴;是国之传统,国之文化,国之韵味。今日初遇“茶艺”,便深深着迷于它的魅力。茶艺教室弥漫着茶叶淡淡的清香,闻着,不觉间仿佛已让人静下心来。通过一天的体验,我们了解了茶的种类,泡茶、喝茶的礼仪。这些礼仪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却是步骤繁多,往往在做的过程中不觉就忽视了细节,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细节、礼仪、文化的重要性。我想,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需要仪式感的。在活动中,我们还观看了有关“茶文化”的视频。在视频中,我们了解到,随着时代发展,许多先进机器代替了人工制茶,虽然方便了许多,可却让我们与传统文化越来越远。融合茶匠们掌心温度和茶叶清香的手工制茶方式,其实也是我们中国人守护心灵的一种方式。我为茶惋惜,为茶着迷。
八11班 邵蕾蕾
金工
金工,是金属工艺的简称,它是利用台虎钳、锯子、矬子等一系列工具将金属进行加工的一项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体力和耐力。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在整快的钢板上锯一个字母,我想锯成“Y”字。一开始,我急于求成,总有些心浮气躁,用着十二分的力气,恨不得马上就能锯完,完成任务。却没想到,锯了好一会,手是酸痛不已,钢板就在那里,纹丝不变。我既沮丧又失落。我强迫自己安静沉稳下来,慢慢回想老师教的方法:握紧把手,用身体的力量带动手的运动,慢慢地、定定心心地锯。终于,钢板有碎屑慢慢掉落下来了!在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我终于锯出了“Y”的雏形。在经过了一天的课程后,虽然手上一股洗不掉的金属味,指甲缝里也卡满了铜屑,但是今天我收获的“知识”,却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
八(4)谢奕舸
现代生物
制作叶脉书签,需要耐心的等待树叶煮到可以将叶肉刷掉还要一点一点细心的慢慢的认认真真的去刷,不然就会把叶子弄破,起初,我因为图快就不停的在刷,结果弄坏了7片叶子,同学们都说煮烂的叶子好刷,可是我根本等不到叶子煮烂就会把叶子拿出来刷,“哇!好好看啊!”我对面的同学刷好了!叶脉清晰可见,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工艺品一般,没有任何的瑕疵,可见她下的功夫!我一点一点的的轻轻的将叶肉刮下,在最难把叶肉去除的地方我更是小心翼翼,虽然会有不耐烦,但是我会深吸一口气并告诉自己:做事情要有耐心,不能急躁,慢慢来才能做好!!!果然,我也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精致的叶脉书签的轮廓。做凡事都要有耐力,定定心心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才是王道!
八3班 李欣怡
我们通过显微镜近距离观察到了平日生活常常被忽略的植物,这些毫不起眼的植物,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构造,都在为蓬勃生长绽放出自己的芳华。制作叶脉书签不是简单的事情。从一开始大有讲究的采摘到经过反复熬煮去除叶肉,最后将叶脉独立出来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充满坎坷。一开始下手不知轻重,对时间更没有把握,用力一刷,叶脉便支离破碎。后来只能提心吊胆地用牙刷轻轻拂过叶肉,小心翼翼地将其刷去。制作叶脉书签的过程需要耐心,细心与不懈的坚持,也向我们诠释了看花容易绣花难的道理,静止在原地欣赏一件事物远远没有参与体验来的深刻,如此,我们对事物的了解才更加透彻,也更容易在其中获得深层次的欢悦。
八7蒋子晴
陶艺
今天上午我们了解了陶器历史,最早的陶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随着历史的演变,陶器不断丰富完善,最终成为了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如乾隆所作:“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修内器犹在,阅年六百余。虽输铜晕绿,漫拟玉无暇。”一个个陶器看似只是简单地黄土,其实在它简单的外表下,是中华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从挑选陶土,捏制成型,到高温熔炼,每一步都要精细准确,才能制成精美的陶器艺术品。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泥土演变而,在它们光鲜美丽的外表下,是无尽的汗水与心血。简单了解后,我们又制作了手捏茶壶与泥条盘筑,制作陶器的要点就是掌握水与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与陶器的关系就如同这水与舟,只要掌握了这其中的奥秘,陶艺就不难学了。做陶器是陶冶情操的过程,静下心来,耐心思考,做出的是匠心,做出也的是心性。
八7毕舒弘
同学们兴奋地触摸着手中一块块凹凸不平的陶泥,迫不及待地要开工动手。在老师耐心的讲解下,我们开始接触与深入地学习陶艺制作,原来陶艺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联系,并不是我之前相像中玩泥巴那么简单的事,制作过程中的拉、切、揉、捏、扭.....每一个环节也都至关重要。我选做的是一个花瓶,在手捏成型的环节中,因为力度掌握的不均匀,成型与厚薄的拿捏失败了好几次,急得我沁了一头的汗珠。真是知易行难。我调整了一下呼吸,慢慢地把心静下来,用心地感受温热的双手与湿润的陶泥之间这场深情地对话。我终于成功了!终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件陶器!直起身,抬头看看同学们,大家也都悉心制作出了姿态各异的花瓶、茶壶、房子......兴奋的脸颊上有辛苦的汗珠、幸福的红晕和陶艺的小泥巴。 “方知日用寻常品, 曾费劳工无限心”。当我们的双手触及冰凉的陶泥一——这纯天然的大自然产物时,我们相信自己与祖先心心相印,感受到这一块小小泥土下的血脉相承、返璞归真,体验千年前祖先的生活,在这里我们用心领略美与传承!
八(5)班 朱滢帆
影视梦工厂
我首次走进了影视梦工场的剪辑和演播厅。专业级的DV、三脚架、场地和视频剪辑制作软件,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新鲜刺激、惹人喜爱。上午,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摄影机、三脚架、视频剪辑软件“会声会影”以及视频拍摄的种类、拍摄重点内容、拍摄方法、拍摄流程等等,还欣赏到了之前学生的优秀作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好的视频作品原来是这样被制作出来的!随后,我们分成八人小组,一起讨论将拍摄的视频的类别、剧本、拍摄方式、摄制组的分工,并合作用最快的速度拟定了相对完善的宣传片剧本、确认了视频中要插入的背景音乐。我们无不期待下午开始的拍摄、制作活动。下午,我们扛起摄像机、三脚架,拿上笔和笔记本、剧本,按拍摄流程计划进行拍摄。我们首先去到了十字绣工作室,教室里异常安静,都在认真地完成刺绣作品呢。我们拍摄了一位同学的一小段特写和另一位同学的成品,就悄悄离开了。随后,我们依次去到了金工、木工、纂刻、茶艺、创意手工、插画、建模、电子电工、头奥、机器人、三模、3D打印、现代折纸、陶艺的课程教室。经过一番拍摄和简略了解,我们发现这些课程比我们在网上搜索到的资料上的内容可有趣、精彩许多呢!拍摄完毕,回到演播厅后,我们又开始了最重要、也是决定视频好与更好的过程——剪辑。只见我们小组的八个人、每个人都在机子前,剪辑着自己负责的一段视频内容。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放学时间。我们保存好自己制作的一小段视频,收拾整理好所有的器材、用具,离开了教室。期待明天的活动会更精彩!
八(7) 王季文
3D打印
早就对3D打印有所耳闻的我,对其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今天,我如愿以偿,有幸来到常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展开为期2天的3D打印入门指导训练。这次的主题是“常外校园”,由8个小组合作完成。我们组分配到的任务是教学楼的制作。3D打印笔构造很简单,即是将塑料耗材加热融化,喷头吐出的塑料丝线,而同学们只要手握打印笔,层层编织勾勒,便能创造出一切你希望拥有的物件。3D笔构造虽简单,但如何编织塑料丝,着实需要一定的技巧。经过全体同学的通力合作与探索努力,我们完成了校园的模型制作,并获得了在座老师的广泛好评与一致认可。
八7查皓云
我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解3D打印技术和3D打印笔的使用。3D打印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工业、医疗、模型、食品中都有它的身影,但在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到3D打印笔。3D打印笔的确是支笔,只不过它粗了点,还会加热,在使用时笔尖的温度至少也得有100度,它的墨水也很特别,是一种特殊的打印材料。我们的任务是用3D打印笔制作常外的迷你立体模型。我们小组要负责制作过程最为复杂的艺术楼和宿舍楼。要想很好地完成一个作品需要大家的分工与合作。大家齐心合力,你将框架固定好,我把墙面填充满;你把墙面和底座扶稳,我把缝隙填好。就这样,在团队的合作下,一面面墙下与底座无缝结合,一面面墙与楼顶完美搭建,最后再加上微调和美化。每个小组都细心、精心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最后总设计师把所有的模型都组合到一张A4纸上。对这迷你的常外进行装饰。这个迷你常外结合了30多人的努力,从制图到制作到成形,每个细节体现出每个人的智慧、心血和团结。我们做到了!为自己点赞,为常外点赞!
八年级5班 严睿祺
插花
读着“插花走马醉千钟”“插花临水为谁容”,看着幻灯片展示的《花九锡》书影,插花课堂中,我们收获颇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丝不苟地揉搓纸藤,用锥子给“花瓣”整形,并将它们粘合到细长的花杆上。随着花瓣重重叠叠地排列,花形逐渐圆满。柔和的灯光下,浅粉,冰蓝,茶色的纸花像获得生命般耀眼明媚,给秋天以春意。塑造美的过程需要沉静的心态,像遭遇挫折时的拈花微笑,淡然处之。花艺将古典禅意融入到生活中,虽然与现代科技没有直接关系,但延续了我们灵魂深处的文化情感,带给明天前行的力量。
八(15) 潘昶文
机器人
今天上午,在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有关机器人的知识后,就开始了一项很有意思的活动:比谁搭的高——不仅是比谁打的高,还要能承受住重物。我和赵潘做好了明确分工:我搭高架子,他搭底座。虽然我的架子并不是很稳,但一放在赵潘那可以承受住几本成语词典重量的底座上就显得坚硬牢固了不少。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不可以急于拓展延伸,而忽略了夯实基础。第二个活动:自制无动力小车与回力车。在这次的制作中,我总是因为某个部位或某个零件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拆开来重新装。我认为正如老师所说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在脑中事先进行计划,做到胸有成竹,有条有理,而非走一步是一步,走到哪算哪 。
八7王正凯
上午,我初步了解了关于机器人的一些知识,包括机器人的发展史、主要零部件等,十分吸引人的眼球。接着,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搭一个越高越好的建筑物,使它能够承受一个重物并保持五秒钟不倒。在搭建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失败了好多次,常常是搭到了最后一步,建筑物却倒塌了。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在每一次失败后都总结失败的原因,终于取得了成功。在这个环节中,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所在。下午,老师让我们组装了两辆小车,目的是跑得越远越好。在搭建小车的期间,我们小组尝试了许多种组装方法,并反复进行比较,选出哪一种是最佳方案,最后,经过了我们小组的团结协作与创新创造,我们的两辆小车都在比赛中取得了佳绩。在今天为期一天的学习中,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还增强了动手能力、团结意识与创新思维,收获满满!
八7 印哲恺
三模
“啊?车轮又绷了!”只见组员傅HK右手握住轮轴左侧垫片,螺母轮胎再一次“呼”的一声“飞”到了桌子上。又失败了。又是一次垫片未能很好地嵌入螺母。我临危上阵。左手食指、大拇指指廓擒住垫片,将其放置于螺母正前方约0.05cm处,运了口气,大拇指说时迟那时快,按住垫片,左脚一蹬,腰稍一发力,将垫片搁进螺母半段处。我皱紧眉头、咬紧牙关,力量从脚——从肩——从背,运送到手臂——手腕——指尖!刹那间,只听“咔嚓”一声,垫片终于完美无瑕地镶进螺母中。不敢有任何喘息、放松,小傅提起车轮对准缺口,一插,一送,一紧,呵,成功了!下午,我们在训练室展开了一场极其精彩的竞赛。三色赛道上,四辆流线型紫色赛车拉风似地排阵蓄势。突然四辆小车同时启动,马达转动的“滋滋”声回响在训练室中。赛道或宽或窄,或高或低,或弯或直,车模随着赛道高低起伏,在速度中化成一道道流光溢彩…… 激情期待明天的“模拟飞行”!
八(7)吕欣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