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动态>>文章内容
系列教研活动报道——物理组
 
发布时间:2018-12-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物理组

 

 

12月16日下午,物理组于少飞老师在八年级12班展示了一节别具一格的《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本节课重点让同学们对原先简单的长度测量有了新的认知,并对长度的单位建立了概念,以及学会了如何正确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于老师在立足于常态还是立足于创新和变化,最终考虑结合现状和实际情况,在课里重点突出了几点内容,刻度尺使用,尤其是自制教具刻度尺,学生的参与度很好,本节课设计板块清晰,时间分配合理,反映出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师生互动的提问和临场解决问题表现地非常好。课后张海燕老师评课时对于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认可,教学设计里,课堂设计中需要兼顾到让学生可以在物理课中,亲近环境亲近自然,通过自制教具详细而生动地展示出估读的重要性,多媒体应用地合理有效。 教态亲切自然,结构严密完整,课堂引入贴切生活,言简意赅,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都是开放式,对学生的思维培养非常重要,对于问什么,怎么问,需要揣摩学生的思维。介绍长度时都拿来与身体的部位进行比较,特别贴近生活,对于单位的换算,张海燕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需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加深理解。

顾丹萍老师在九年级15班展示了一节生动而严谨的《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对于节奏紧凑的九年级,顾老师从调光灯的引入到后面各种生活中电路问题的分析,设计思路层层递进,思维缜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讲解过程和学生的分析应该更加细腻,兼顾到大部分同学的思考。评课老师们给予一致好评,张海燕老师和张义勇老师提出,虽然同样的课题,因为侧重点的不同,顾丹萍老师上出了不同的效果,如何让孩子有方法的学,对于课堂的设计,一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一两个,那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学变得很重要,注重环节的设计,基于教学的研究,如何将常态课上的更好。同时,顾老师非常注意课堂中语言的停顿,以及增加师生的互动敢于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犯错,然后再纠错,加深学生的印象,是一节拿得出手的好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外国语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55号    电话:(0519)855578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