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中后,孩子和我越来越无话可说;孩子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跟他讲了很多道理他都听不进去;做作业磨蹭,无论我怎么催都没有用;周末总无法控制住玩电脑的时间,经常为这事与他吵起来……相信这些都是很多家庭经常会遇到的亲子沟通中常见的问题,家长们为此也很苦恼。那么,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改善亲子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4月4日晚上6点,常外亲子学堂开设的《亲子沟通密码&4把金钥匙》系列课程为七年级部分家长带来了第一讲——积极倾听。该课程通过舒缓情绪、识别真相、解决问题、亲子和谐四个亲子沟通步骤学习父母的沟通技巧,化解亲子冲突,维持家庭和谐。在整整三个小时的授课过程中,来自中营教育的笑笑老师通过厘清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教授亲子沟通的秘诀、现场情景互动等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听课家长们收获颇多,可谓干货满满,全程无尿点。家长们直呼听了课程后才明白之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存在很多问题,迫切需要学习、改变!
在课程正式开始前,笑笑老师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向在座家长调研了家庭氛围和亲子沟通的状况,发现大部分家庭都存在亲子沟通的障碍,特别是在孩子进入初中后,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论和想法去做,但很多时候都是错误的,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引发家庭冲突。笑笑老师坦言,事实上,亲子沟通的基本理念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的话,关键是父母怎样说,每个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键是父母怎样教育。
随后,笑笑老师引导家长们思考:日常的亲子沟通中父母的话语是否更多的是对子女的主观评价而非客观描述?经此提醒,家长们细细品味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亲子沟通很多都是建立在对孩子带着“有色眼镜”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主观感受,很多语句其实带有“贬损孩子”的嫌疑,如:“我孩子很粗心,经常犯低级错误”“我孩子做作业就是任务观点”“我孩子迷恋游戏,一有空就拿我的手机不肯停下来”……家长用带有评价性的字眼来描述孩子的行为,这些评价里可能有“批评、指责”,有“嘲笑、羞辱”,有“分析、诊断”,有“教诲、训诫”……,不管是哪一种“绊脚石”,都有可能使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陷入误区,孩子的自信心被父母错误的信息一点一滴地践踏着,孩子的人格无法朝向健康而完整的方向发展,导致亲子关系变得糟糕。
因此,改善亲子沟通需要家长首先具备两个基本功:
第一,聆听。好奇耐心地询问了解,倾听孩子怎么说,不评判不批评不打断,保持平和情绪不被卷入。分享孩子的感受,领会孩子的话意,理解孩子的情绪。
第二,感同身受,即从孩子的角度看事物,理解孩子的想法、信念和情绪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爱的、被接纳的。心理学把接纳视为沟通的先锋,接纳就是在跟孩子沟通时,注意接受、容纳、解读孩子传达出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更妥当的回应。笑笑老师说,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被理解接纳时就会感到安全,并由此自然产生面对困难的力量。因此,明白感受比明白真相更重要。
有了这两个基本功,紧接着,笑笑老师笑称可以传授给家长一些亲子沟通的“独门心法”了:首先,家长该如何平静自己的情绪?其实完全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词语进行回应,如“哦!”“嗯!”“我懂了!”“真有意思”“还有呢?”“简直不可思议!”其次,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如“快讲给我听听”“我很想详细听听这件事”“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听起来这事你还有自己的看法”……通过舒缓、调控好情绪,然后启发协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亲子间学习成长的温暖关系。
Get到了新技能,家长们迫不及待地想现场实操一下。此时,笑笑老师适时推出了两道情景模拟题,请现场的家长们分小组讨论,以3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家长、孩子和观察者。模拟第一组场景“当孩子放学回家说:‘……昨晚我背了好长时间,可今天英语默写没过关,我太差劲了……'”的七(18)班家长陆妈和杨妈在结束模拟对话后直言,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孩子当时的感受原来是这样的。陆妈向家长们反馈她的感受:“我扮演的是孩子,当杨妈扮演的‘妈妈'对我说,‘昨晚让你好好背的吧,你看你不听,今天当然过不了关了'时我心里很难受,觉得‘妈妈'不理解我。平时我跟孩子的沟通就是以说教、贴标签为主,今天才感受到孩子听到这话后心里其实很委屈、很难受的。而当‘妈妈'最后跟我说‘等一会儿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到你'时我心里才舒服一点。”
而当另一组家长按照笑笑老师教授的亲子沟通方法模拟同一个场景时,扮演“家长”的妈妈用亲子沟通的密码对“孩子”说:“昨晚背了很长时间的英语,今天默写仍然没有过关,这让你很着急,是吗?”扮演“孩子”的家长直言,听了这话感觉很贴心,也更愿意将心里话跟“妈妈”沟通了。
三个小时的课程让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获益匪浅,最后,家长们用自己的听课感受总结出这把沟通的“金钥匙”就是积极倾听。它是通过“反馈信息+表达感受”这么一个简单的沟通公式将孩子的烦恼轻松化解,即把孩子的话整理后重复给他听,孩子知道父母听到他的话了,有被尊重的感觉。同时把孩子说话时的心理状态讲出来,孩子感到你是理解他的,有被理解的感觉。
笑笑老师指出,积极倾听的前提是以“真诚、接纳、同理心”来面对孩子。家长以诚实、诚恳、发自内心的关怀,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体察孩子真正的感受,认真听并且听懂孩子的话,不说你要说的话。
情绪是一种能量,当孩子有烦恼时就有情绪,需要表达需要被理解。父母能听懂孩子当时的情绪,并同理地回应孩子。当孩子的情绪被理解接纳时,就会产生面对困难的力量和勇气。积极倾听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需要我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修炼与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