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动态>>文章内容
常州外国语学校老师参与全国课例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19-09-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解华志

 

926号下午,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项目与课例展示活动在常州举行。我校道德与法治樊丽红老师、化学杨天一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樊丽红老师为花园中学的八年级同学带来了一堂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做负责任的人》。整节课以“不言代价与回报”作为贯穿一节课的情感线索和价值引领,以两个真实的故事作为授课素材,设计了“一次相遇,一种选择”“一种选择,一份责任”“一份责任,坚守一生”“榜样力量,一路前行”四个板块。在樊老师的精彩演绎下,该课获得了专家及参会老师的高度肯定及好评。

浙江省嘉兴市教研员沈毓春老师认为本课在情境设置上利用教师亲自助人的经历,贴近学生生活,很有感染力。在问题设计上极具有开放度,素材挖掘很透彻,把最有价值的知识教给了学生

四川省都江堰市教研员张光奎老师评价本课设计步步推进、环环相扣,在引发学生思考中强化了知识,同时也顺利实现了三维目标。整节课充满了思辨性,教师的设问有难度、有深度,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生的思辨能力。

来自北京的张莉老师认为上一节好课,需要教师做好的课堂设计、备优质的课堂素材、集强大的团队力量,更离不开教师对教育本真、对课堂实效的思考和追求。

常州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戴慧老师全国的研究课,创新课堂,探索课改前沿,指明课改方向。课改示范区,即便荆棘满地,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课例展示是给一线教师搭建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希望在彼此的互动、赏识、学习中让我们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教育梦想。

 

 

化学课例展示活动在常州外国语学校举行。我校杨天一老师以《分子》为课题,围绕“感知分子的存在”、“感受分子的特征”、“感悟分子的应用”三个教学环节展开,全课运用化学三重表征理论为指导,教学内容紧扣微粒观的构建并在多个教学环节中反复呈现与贯穿。通过宏观现象分析探究微观本质,通过微观本质解释宏观现象,并辅以符号表征、微观模拟加深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说出来、画下来、写下来、想出来、悟出来,再说出来”的模式,注重学生的“想”和“悟”,并且借助投屏技术,做到“即拍”“即放”“即评”,实现真实记录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步步设疑、层层引导、逐步推进,教学内容充实。获得了与会专家老师、教研员的高度好评。

 

 

两位老师的出彩表现展示了常外老师优秀的个人素养及先进的课改理念。常外的老师们,将不断研究新教材,领会课改理念,增强自身基本功,促进自我成长,不断提升常外教育品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外国语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55号    电话:(0519)855578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