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常外全体七年级新生获得了一份“大礼包”——学校为七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选修课程正式开课了!从本周起,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七年级学生将走出自己所在的教学班,走进自己选定的选修课课堂,开始为期一年的选修课程学习。
“同学们,常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江南古城,它北倚长江,南临太湖,平原广袤,丘陵绵延。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就辛勤耕耘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斗转星移,文明垂昌,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选修课程《文物保护》的课堂,学校历史教研组陈蕾老师正在为学生们作课程简介。每位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都拿到了一本崭新的教材——《让回忆得到保护》。据了解,《文物保护》是我校的一门精品校本选修课,《让回忆得到保护》是学校历史组教师围绕常州文物保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
走进谢敏英老师的《微生物世界》课堂,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学生们正饶有兴致地观看一个视频短片,在谢老师的带领下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微生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烦恼?谢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学生们一起愉悦地遨游在“微生物”的“大世界”里。“《微生物世界》这个课程名称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从小我就喜欢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我希望在这里能学到更多、更丰富的微生物学知识。”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沈熠程如是说。
本学期初,学校就在全校教师中征集七年级学生选修课的开课意向,在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进行遴选,最终有二十多门课程入选。入选的课程涵盖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包括影视文学、文物保护、微生物世界、合唱、摄影天地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学年还有家长加入到校本课程的开设中,如为学生开设了《摄影天地》,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影技能。学校还为学生开设《面点坊》,教授面点制作烘焙技术,并给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之余,坚持开设校本选修课程,这是常外“专注于有生命力的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利用校本课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发展、自由选择的平台:学生有机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打造气氛活跃、评价多元的课堂。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特质:他们或是得到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或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或是学到了一技之长。选修课的课堂培育了常外学子“挺拔担当、独立优雅”的独特魅力,常外“人文育人”的理念在选修课的课堂上得到彰显。
![]() ![]() |